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朝阳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16 朝阳沟

豫剧剧目,作者杨春兰。全剧8场,描写高中毕业生银环克服重重困难,到未婚夫拴保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终于在劳动中培养起对土地和庄稼的深情,下决心在农村扎根。该剧运用传统戏曲形式表现现代生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京剧、评剧、吕剧、眉剧、滑稽戏等都曾予以移植。

朝阳沟

电影戏曲艺术片。长春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编剧:杨兰春;导演:曾未之;摄影:张翚;演出: 河南省豫剧院三团; 主要演员:魏云、王善朴、高洁、马琳、高颂喜、韩登庆、杨瑞华、朱义。故事梗概:银环与栓保相爱。栓保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他进城来接银环,尽管银环妈反对,银环还是跟栓保来到朝阳沟。银环妈来逼女儿回城,被老支书劝走。由于农业劳动艰苦,银环思想有些动摇,加上妈妈来信说卧病在床,她乘机离开了朝阳沟。路上,想起栓保的情意,公婆的挽留,老支书的关心和鼓励,颇为羞愧。回到家,妈妈并未生病,而是骗她回城工作。气愤之下,她当天返回朝阳沟。后来,妈妈也搬到了朝阳沟。伴着丰收的喜悦,经过一年锻炼的银环,认清了知识青年在农村的广阔前途。

《朝阳沟》

豫剧现代戏。1958年,杨兰春创作并由河南省豫剧三团演出。剧中描写了城市女青年银环到未婚夫栓保家乡参加农业生产,立志成为有文化和理想的新农民的生活经历和喜怒哀乐,表现了一代知识青年的崇高人生理想。全剧8场,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该剧曾风靡一时,流传极广,1963年被拍成电影。

《朝阳沟》

豫剧剧目。河南省杨兰春创作于1958年。50年代,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要走和劳动人民相结合的道路,并围绕这一决定发出了一系列的指示,从而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运动。这一运动在1958年达到了第一个高潮。本剧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写了城市青年王银环与同学栓保相爱,高中毕业后二人同到栓保家乡朝阳沟落户的故事。剧作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唱词优美,极富抒情性。整个作品人情味浓郁,地方特色突出,真切地表现出了豫北人民待人接物时的朴实、热情、爽直、大方,极富黄河故道淳朴之古风。本剧由河南省豫剧三团首场演出,同年6月参加全国现代戏观摩会演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观看了本剧,给予了高度评价。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片,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