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彝尊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41 朱彝尊1629—1709清代学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坨,又号小长芦钓鱼师、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曾参加抗清斗争。康熙十八年,以布衣中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曾任日讲官,知起居注,入值南书房,后引疾归里。他自幼苦读,又广搜典籍,藏书近八万卷,学识渊博,著述精勤。诗、文、词兼长,诗、词尤著名。诗与王士祯并称,号“南朱北王”;词与陈维崧并称,号“朱陈”,开浙西词派,是婉约派代表作家,影响及于清末。著有《曝书亭集》、《日下旧闻》、《经义考》等。又纂有《明诗综》、《词综》等。 朱彝尊1629—1709ZhuYizun清代词人、学者。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布衣应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康熙二十年(1681),出典江南乡试。不久,又入值南书房。康熙二十三年,被劾谪官。康熙二十九年复官,三十一年再度罢官,辞京归里,专心著述。 朱彝尊1629—1709Zhuyizun清代词人、学者。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心长芦钓鱼师。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又曾参加纂修《明史》。后又出典江南省试。晚年归里,专事著述。朱彝尊博学多才,尤工词,是浙西词派的领袖人物。他的词标榜南宋,尊崇姜夔、张炎、曾辑唐宋金元词五百余家为《词综》。他认为词要“醇雅”,不要多“硬语”,词“宜于宴嬉逸乐,以歌咏太平”。这种观点对其创作产生了不良影响。他现存词500余首,以小令见长。由于他轻内容,重形式,故其词有过分重格律、技巧的偏向,字雕句琢,精炼醇雅。但内容狭窄,价值有限。陈廷焯谓其词“少沉厚之意”,“托体未为大雅”。有《曝书亭诗文集》、《词综》等传世。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浙江秀水(今嘉兴县)人,清初著名词人。康熙年间,参加博学鸿儒考试,做翰林院检讨。朱彝尊博学多才,擅长诗词,是浙派词家的代表。其词以姜夔、张炎为宗,多在字句声律方面用工夫。他的咏物怀古之作往往有所寄托,如 〔长亭怨〕《雁》、〔卖花声〕《雨花台》等,感慨明代的灭亡。他还写了许多艳词。朱彝尊的词,字琢句炼,精工隽永,艺术成就较高。他和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龚翔麟一起号称浙西六家。朱彝尊曾编辑唐宋金元词500余家为 《词综》,为词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了重要资料。 朱彝尊1629—1709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坨。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少时即有文名。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入值南书房,预修《明史》,倍受宠遇。博学通经史,能诗词古文。于词尤工,为浙西词派创始者。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编有《词综》、《明诗综》,为研究诗词之重要资料。另有《经义考》、《曝书亭集》、《日下旧闻》等。 朱彝尊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坨,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与修《明史》。诗、文、词皆擅。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词为清一大词派“浙西派”的开创者。朱彝尊学植深厚,所作散文多渊雅醇正,亦当推为大家。有《曝书亭集》等。 朱彝尊朱彝尊1629~1709清代文学家。字锡鬯,号竹诧,晚号金风亭长、小长芦钓鱼师等。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修《明史》,复出典江南省试,入值南书房。后罢归,尽心著述。有《曝书亭集》、《经义考》、《日下旧闻》等。又编有《词综》、《明诗综》筹。通经义,善诗词古文,尤以词称。诗初师盛唐,晚宗北宋,风格清新浑朴,与王士禛并称“南朱北王”,为“浙派”开山。词尊姜夔、张炎,风格清丽淳雅,精工隽永,与陈维崧并称“朱陈”,为“浙西词派”领袖。古文兼学唐宋,风格近其诗词,成就与侯朝宗、魏禧、汪琬相埒。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