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46 朱德1886—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四川仪陇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蔡锷领导的云南反清起义。先后参加了护国讨袁及护法战争。1917年任旅长。1922年至1926年,去德国和苏联留学。1922年,经周恩来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国。1927年,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潮、汕失败后,转战于闽赣边界,湘南暴动后率部上井冈山会师,后历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红军总司令。他和毛泽东总结提出了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十六字诀”,并运用它粉碎了敌人的“会剿”及1至4次“围剿”。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会后协助毛泽东指挥了四渡赤水等战斗,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做了坚决的斗争,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同毛泽东领导了敌后游击战争,大生产运动。在党的“七大”会上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阐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军事路线,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以及养兵、练兵、用兵的方法。后领导大反攻,取得抗战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在粉碎敌人全面及重点进攻后,及时组织指挥了敌我主力决战,发布向江南进军的命令,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党和国家及人民军队的领导人。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历任党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党中央副主席等职。1976年7月6日在北京病逝。著有 《朱德选集》。 155 朱德1886—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代珍,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同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云南起义。后在滇军中任团长、少将旅长,曾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1922年为寻求救国之路,且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弃官离职,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赴俄国学习。1926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7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后又兼任南昌市公安局长。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1月率起义军举行湘南暴动。4月率部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后相继任红军军长、军团长、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席等职,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成为中央红军主要领导人。1934年参加领导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同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兼任红军左路军总指挥,同张国焘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和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指挥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并参加领导全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了多次重大战役。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等重要职务,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6年7月6日病逝。主要著作编为《朱德选集》等。 朱德1886—1976Zhu De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字玉阶。1886年12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一个佃农家庭。幼年入私塾,因家贫,一面读书,一面劳动。1909年,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冬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1年从讲武堂毕业后,被派入云南新编陆军,历任副目(副班长)、司务长、连长,秘密向士兵宣传同盟会纲领和各地反清起义情况。在反对清王朝的革命中,率部参加云南武装起义。后参加援川军,支援四川起义。1912年返回昆明,任讲武堂军事教官。1915年参加反袁护国战争,任滇军步兵团长。1917年升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 朱德1886—1976Zhude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字玉阶。四川仪陇人。生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 12月1日。1909年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参加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1917年任滇军旅长。1922年赴德留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赴苏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湘南暴动。1928年4月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任军长。1930年后历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中央军委主席。1930年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34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了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指挥,深入敌后,指挥对日作战。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解放战争中,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了三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参与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为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朱德1886—1976Zhude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朱德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在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斗争中, 对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作了深刻的论述。他十分重视共产主义道德的作用,特别是对党对军队的建设作用。他强调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理论,指出:八路军、新四军要把“为人民服务,保卫祖国作为宗旨”。强调革命干部要树立群众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他说:要“把人民群众看成是自己父母兄弟姊妹一样”, 他把人民军队和百姓的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他还说要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反对不关心群众疾苦的官僚主义作风。他极为重视党和军队的纪律教育,指出: “红军的纪律是根据无产阶级的利益”制定的,“自觉遵守纪律的红军就是铁的红军”。他主张勤俭建国、勤俭持家。认为“生活俭朴,与群众同甘共苦”是革命者所要求的美德。朱德还尤其强调 “每个革命者都要加强思想意识上的修养,养成大公无私的品质”。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他更是十分重视。朱德的德育思想,是毛泽东德育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不仅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产生了巨大作用, 对于今天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意义仍然十分重大。朱德在德育方面的著作有:《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悼左权同志》、《革命军队的纪律》、《加强团结,建设社会主义》、《勤俭持家》等。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十月革命后,逐渐接受马列主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1928年4月率部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汇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0年起,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参加指挥了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红军长征途中,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抗战时期,任八路军总指挥,深入敌后,指挥对日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任解放军总司令,在战略决战阶段,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1955年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编为《朱德选集》。参见“军事”中的“朱德”。 朱德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活动。参加过护国、护法战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同毛泽东、周恩来指挥红军取得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胜利;深入敌后,指挥八路军作战;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辽沈、淮海、平津等重大战役。发表过《论抗日游击战争》、《论解放区战场》等军事文章。参见“历史”中的“朱德”。 朱德1886~1976原名代珍,字玉阶。四川省仪陇县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国家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活动。1922年到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前苏联学习军事,回国后参加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指挥对日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朱德的一生充满着丰富的革命实践,其中包括着体育实践,他之所以活到九旬高寿,除了乐观开朗,心胸开阔外,还在于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他曾说过:“要革命,就要锻炼身体。身体不好,是不能为革命做更多贡献的。”人们为朱德总结高寿秘诀是:乐观开朗、豁达大度、体育运动。散步、做操是朱德的主要运动项目。他生前多年有个不可动摇的生活习惯,就是吃饭在食堂,居住在楼上。一日三餐坚持从楼上走100多米到食堂去吃饭,风雨无阻,严暑不避。他认为饭前走动能增进食欲,“饭后百步走”又能帮助消化,是一举两得的事。他不仅饭前、饭后强迫自己锻炼,而且晨起、睡前也要散步,直到老年高龄时,仍不顾风雨交加或寒风刺骨,照样出门遛弯。在他生前住过的地方,不管周围是石子路、泥土路还是山间小路,都留下了他散步的足迹。做操也是朱德持之以恒的健身项目。他坚持的那套体操是自己编的,具有独到之处,曾被人们称为“朱德操”。他每天早、晚各做操一次,偶尔睡前忘了就穿着睡衣在室内补做一遍。一直到他去世前几天,还在坚持做操。爬山、游泳也是朱德的爱好,他认为爬山不但对人的身体是个锻炼,对人的思想、意志和毅力也是个磨练。在北京他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去爬香山。当73岁高龄时在庐山还登上过五老峰。年近八旬时,在四川视察期间登上过处于峨眉山半山腰海拔1000多米的万年寺。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仍拄着拐杖兴致勃勃地爬上北京戒台寺附近的一个山头,那是他最后的一次登山活动,当时已是89岁高龄。朱德还非常喜欢游泳,80岁以后,他仍能下海游泳,最后一次游泳是1975年8月,时年89岁。朱德兴趣高雅,爱好广泛。他不仅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才能,开朗豁达的性格,科学健身的方法,而且还有较深的文化修养。他的毛笔字写得浑厚、丰满、苍劲有力。他非常热爱大自然,对森林、花卉、名胜、石窟、岩洞等无一不发生浓厚兴趣。 朱德1886—1976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四川仪陇县人,字玉阶。早年曾参加过反帝制和反军阀的军事斗争。1922年在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以后,一直担任党和政府及人民军队的主要领导。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出版),其中《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革命军队的纪律》等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军事伦理思想,深入阐发了革命军人的道德理想,就是要造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军人。坚持民族的、人民的、民主的建军原则,归结为一条总的原则就是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服务;论证了革命英雄主义的道德规范,反对个人英雄主义。指出,“革命的英雄主义,是视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革命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以革命之忧而忧,以革命之乐而乐,赤胆忠心,终身为革命事业奋斗,而不是斤斤于作个人打算;为了革命利益的需要,不仅可以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而且可以毫不犹豫地贡献出自己的生命”(《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英雄主义》);揭示了军队纪律的道德内涵。指出“革命军队组织力量之巩固,是建立在自觉的革命纪律之上的”(《革命军队的纪律》),“纪律是军人的生命”(《军队政治工作学习文件》,战士出版社1980年版);指明了对待军人荣誉的态度,明确提倡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和勤俭持家的美德。“希望青年一代坚决克服个人主义,树立集体主义,并以模范的实际行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中去”。说明了官兵人格平等,认为“尊干爱兵”应是调节军队内部关系的一项基本道德规范。为了搞好官兵关系与军民关系,强调要“正确运用军事民主,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强调了干部以身作则是人民军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他指出练兵和带兵都要干部以身作则。他本人就是以身作则的模范。“朱德的扁担”教育了几代中国军人。 朱德1886~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原名朱代珍,又名朱建德,字玉阶,仪陇县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在滇军中任旅长。为追求救国真理,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在德国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德国政府驱逐出境。1925年7月到苏联学习军事。1926年夏回国,被派往川军杨森部工作,并参与领导泸 (州) 顺(庆) 起义。1927年在南昌创办军官教育团,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1月,同陈毅率领起义军余部举行湘南起义。同年4月率部转移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成立工农革命第四军,任军长。1930年起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和毛泽东一起指挥红军取得第一、二、三次反 “围剿” 战争的胜利。1933年与周恩来一起指挥一方面军挫败敌人的第四次 “围剿”。1934年1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0月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同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采用灵活的运动战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长征途中对张国焘的分裂红军和叛党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率领八路军深入敌后,转战晋、冀、鲁、豫等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1940年5月返回延安,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各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战争。同年冬首倡 “南泥湾政策”,发展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多次重大战役,取得解放战争的巨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朱德朱德 (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9年11月,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冬,秘密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了昆明起义。1912年8月,转为国民党党员。参加了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并任少将旅长。 朱德1886.12.1—1976.7.6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字玉阶,四川仪陇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1928年率部上井冈山,同毛泽东的部队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后历任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76年7月6日在北京病逝。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朱德中国领导人。四川省仪陇县人。1886年12月1日生。1909年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任云南新编陆军司务长、队官(连长),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任讲武堂教官,1913~1917年任滇军营长、团长、旅长。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1922年9月,赴德留学,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6年7月回国,在四川军队中进行革命工作。1927年8月,参加和领导南昌起义。任南昌起义军第9军副军长、军长。1928年1月,率部发动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师长。4月,率部上井冈山,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军长。1930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军团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1930年9月,六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31年11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年1月,在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6年11月,到达陕北。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41年11月,在延安兼任军事学院院长。1946年6月,任解放军总司令,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45年6月,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46年6月,内战爆发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1月,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9月,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4月,当选为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64年、1975年,连任三届、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69年4月,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3年8月,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1分去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