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权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权威quanwei指一定的人或组织由于其知识、品德、成就以及社会地位而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所享有的公认的影响力。在许多场合,权威和权力结合在一起,成为实施权力的一种形式。权威产生于人们组织起来进行联合活动的客观需要,它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马克思说:“许多个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表现在各种与局部劳动无关而与工场全部活动有关的职能上,就象一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31页)没有权威,任何一个社会要保证生产连续不间断地进行、社会秩序正常运转,都是不可能的。无政府主义和反权威主义者都宣扬个人绝对自由,反对一切权威。他们认为权威和自治是绝对对立的,把权威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只要自治而反对权威。绝对权威论者则把权威绝对化,超越时代和历史条件提倡对权威的盲目服从和偶像崇拜。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强调任何形式的社会生活都需要权威,但同时也否定“迷信”权威,反对个人崇拜。 权威权势威力。《吕氏春秋·审分》:“万邪并起,权威分移。” 权威quanwei对别人或群体具有重大影响的个人或群体,通常分为正式权威和非正式权威。以法律、章程、条例等正式手续赋予个人或群体以某种权力为正式权威;非正式权威也称民间权威。具有这种权威的人并没有什么特权,而是由于他某些突出的个性品质、特殊的行为经历、广博的学识、专长等因素,使他在群体中具有较大影响。权威对学前儿童的行为影响巨大。一般而言,父母是儿童心目中的第一个权威,儿童对于父母是言听计从。父母在儿童心目中代表着一切,诸如安全、衣食的可靠保证者、父母无所不能。等进入幼儿园后,老师便具有权威的性质,教师的言语成为儿童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标准。当教师和父母的标准发生矛盾时,儿童会以教师的标准为上。儿童小团体中也有权威,这个权威通常是小头头。小头头具有感召力,发号施令时,其他成员会服从他指挥。权威代表着力量,象征着核心。权威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好的权威可以成为儿童良好行为的榜样,不好的权威会给儿童带来坏的影响。父母和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自己的权威作用,为儿童提供好的示范。一旦失去权威,或认识到自己心目中的权威不好了,儿童会十分伤心,不再听从“原权威”的命令,行为上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 权威表示社会关系的道德用语。源自拉丁文auctoritas,指使人相信并服从的力量和威望,表示在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里,某个人或某个组织得到了公认的影响。权威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在历史上经过不断的演变,成为使人们的行为服从于社会规范的形式,或维持纪律的手段。权威具有广泛的作用范围,表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随着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变化,权威的适用范围、基础和体现者本身都在不断变化。权威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没有权威社会就无从组织。在原始社会,主要依靠道德权威,通过习惯和传统的力量起作用。在阶级社会,主要是法律和政治的权威,以及宗教权威起作用,从行为上和精神上约束、统治人民。社会主义社会摒弃了以欺骗、因循守旧、盲目信仰和个人迷信为基础的权威,树立起社会主义的道德权威,以及共产党及其领袖在道义上和政治上的权威。它一方面以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对人民的忠诚和献身为基础,另一方面以人民自觉的纪律性和主动精神的发挥为基础。社会主义权威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树立的。权威和个人崇拜有着本质的区别,服从权威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上,而个人崇拜则实际上是迷信盲从。 权威领导是通过人际关系,借助某一种或几种力量来对他人行使影响,并使被影响的行为和态度发生变化,以达成组织或团体的特定目标或愿望。因此,领导是一个过程,是对他人行使影响的过程,同时,领导也是——种强烈的影响力,其目的是促使集体努力,达成组织的既定目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