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西经济基础薄弱,1949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2.5亿元,人均仅95元,各行各业百废待兴,老区人民生活尤为困苦。为此, 党和政府提出对革命老根据地要 “热情爱护, 积极扶持” 的工作方针, 在优抚救济、扶持恢复和发展生产、培养和安置老干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1952年4月2日, 江西省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发布了 《关于加强革命老根据地工作计划大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广泛开展调查、走访慰问、兑换苏票、培养干部、扶助生产, 以及收葬烈士遗骸、收养烈士孤老遗孤、抚恤救济等活动。全省先后在赣州、吉安、上饶、浮梁、宁都等地开办了5所烈属子弟学校、工农中学, 先后培养了烈士子弟4 000余人, 收养烈士孤老5万余人。安置、抚恤苏区干部、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老红军30余万人。在生产上采取 “全面照顾, 重点扶持” 的方针, 扶助了对革命作出过突出贡献的419个老区乡。这期间,通过对革命老区的优抚救济及调查核实, 省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进一步确定了以 “继续扶助老区发展生产, 繁荣经济为中心” 的老区建设指导思想。1956年, 针对老区的情况, 省第五次党代表大会又作出了《进一步加强革命老根据地工作的决议》。民政部门拨出专款1 908万元, 用于扶助老区群众购买生产资料, 修建小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 还修建房屋7.87万间, 并从1964年起, 使用中央拨款 (每年200万元, 5年为期, 共1 000万元), 扶助兴国、宁都、于都、赣县、广昌等5个县治理水土流失。“文化大革命”期间, 老区建设处于停顿状态,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国家对老区的扶助又逐步展开。民政部门共拨出专款444万元, 重点扶助147个边远山区的老区穷队, 兴办了一批农村基础设施。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