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才板话》liyoucai banhua
现代中篇小说。作者赵树理。完成于1943年10月。
小说通过阎家山改选村政权和实行减租减息的曲折过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抗战时期农村中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阎家山是军阀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农村的一个缩影。在这里长期统治的是恶霸地主阎恒元及其亲族。当共产党领导农民在阎家山建立新政权之后,阎恒元诡计多端,妄想在新形势下继续当权作恶。而农民思想觉悟程度的不同,某些党的干部缺乏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经验和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就使得当地的政治生活和阶级斗争十分复杂。作品正是通过塑造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农民和党的工作干部的形象,准确揭示了当时农村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激烈斗争。
小说着力描写了李有才这一新型农民的典型代表。他是个长期受地主压迫剥削的老雇农,既无田地又无妻儿。但他性格豪爽而又沉着冷静,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充满智慧和乐观精神。他团结一群“小字辈”农民,利用快板作特殊武器进行斗争,有力揭露了阎恒元的阴谋和罪行。作品中许多段快板既是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这些快板所表现出的鲜明的爱憎感情、风趣幽默的风格,也正是李有才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
老杨同志和章工作员是作品突出塑造的两个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截然不同的党的干部形象。章工作员凭工作热情,缺乏深入群众,表现出严重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工作作风,给党的工作带来了损失。而老杨同志是长工出身的县农会主席,他始终贯彻了深入实际,和群众打成一片的正确路线和优秀传统,在他的带领下,农民们很快斗倒了阎恒元,在阎家山建立了真正的民主政权。小说以此充分表明,只有在党的正确路线领导下,农民的斗争才能取得彻底胜利。
《李有才板话》结构严谨,故事曲折,在吸取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和说唱艺术的传统的同时,大量运用了现实生活中的民间手法,广为采纳歇后语和不规范的方言土语,使作品生动幽默,情趣盎然,极富民族性和地方特色。《李有才板话》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民族化的艺术风格在当时产生了强烈反响,被人们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中学语文课本节选了该小说的第七章另加“老杨同志”为题作课文,从一个侧面使人们看到整个作品人物性格的鲜明,场面描写的精采以及口语化、大众化的语言艺术,进而了解赵树理简洁明快、朴实生动的总风格,认识农村民主革命斗争的具体过程。
中篇小说。赵树理著。写于1943年。通过描写抗日革命根据地改选村政权和减租减息的斗争,揭示了农村复杂的阶级斗争。真切表现了贫苦农民要求变革的强烈愿望,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农村各阶层的心理变动。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周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