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道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道纯1219—1296元道士,内丹学家。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都梁(在今湖南武冈县东北)人。白玉蟾弟子王金蟾之门人。博学多才,既通 《老子》、《周易》,又通禅理。著有《道德会元》、《中和集》、《三天易髓》、《全真集玄秘要》,以及 《太上大通经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太上升玄消灾护命经注》、《无上赤文洞真经注》,门人又辑其语录为《清庵莹蟾子语录》。在内丹修炼方面,他主张性命双修,先性后命。对于“玄关”一窍,他反对把它解释为人体的某个关窍,认为“玄关”就是“中”,守中乃是修丹的核心要诀,从而形成独特的一家养生理论,后世谓之“中派”。弟子甚多,知名者有柴元皋、赵道可、苗善时、邓德成、张应坦、蔡志颐等。 李道纯元代道士。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都粱 (今武冈县) 人。道教内丹南宗一派的传人,师从南宗开创者白玉蟾的门人王金蟾。为最早合流于全真道的南宗道徒,自称全真道士,融合南北二宗。顺应北宋以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提出了三教合一的内丹修炼学说,认为三教异流同源,名殊理不殊。将周敦颐吸收道教丹法而提出的宇宙生成论重新用于内丹理论中,认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复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阴阳动静,即为金丹大道变化之根本。吸收儒家的 “中和”思想,将其改造为内炼的核心要诀,由此而成为南宗“中派” 的创立者。吸收佛教禅宗的棒喝、圆相、参究等手段以求明心见性,并认为炼丹也和修禅一样有渐顿之分。《扬州府志》谓其往江苏仪真(今江苏仪征县)长生观修道,世传后得道飞升,号所居观曰“飞仙”。其主要著作有: 《三天易髓》、《全真集玄秘要》、《道德会元》等。门人集其论著编为《中和集》、《莹蟾子语录》各六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