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松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松江古时名城。今为上海市松江县。唐天宝十年(751年) 置华亭县。元至正十四年置华亭府,十五年(1278年)改为松江府。明清因之。原筑有土城,清康熙二年重修,甃以砖石。其城平面呈圆形,周九里一百七十三步,高一丈八尺。设城门四座,东曰迎生门,西曰宝成门,南曰阜民门,北曰拱宸门。府治位于城之中,有华亭、娄县二县附郭。其境内有佘山、天马山等。有唐代经幢,宋代方塔、明代古松、古柏,砖雕照壁和清代园林,如怡园、方园、省园、复园、住春园等,醉白池、望云山庄等,又有云峰寺、禅定寺、西禅寺和广化漏泽院、巽阁钟楼、云鹫壁等名胜古迹。明清时为全国棉花纺织中心,有 “衣被天下” 之称。 松江又称“松陵江”、“笠泽江”。上游源出太湖口(今吴江县城南),下游别称“沪渎”。因其随海岸线的东移屡有变迁。1458年改道为今“苏州河”,至今上海市外白渡桥入黄浦江,为黄浦江的支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