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枝branch

植物着生叶、芽、花或果的器官。枝由芽发展而成, 具有节和节间两部分, 是叶、果与树干、根系交换各种代谢物质的通道, 也是果树的支撑和营养贮藏器官。
枝的种类 名称繁多。构成树冠骨架的大枝称骨干枝, 直接着生在中心干上的骨干枝称主枝, 主枝上分生的骨干枝称侧枝, 各级骨干枝上着生枝组; 幼年果树暂时保留而起辅养树体作用的枝称辅养枝。依树冠中分枝的级次,凡着生于中心干上的枝称一级枝,一级枝上着生二级枝,二级枝上着生三级枝,余类推。按树冠中枝的着生位置和姿势分直立枝、斜生枝、水平枝、背生枝、下垂枝、轮生枝、横生枝、内向枝等; 在树冠下部下垂或较水平的辅养枝或枝组又称裙枝。按枝的年龄分, 当年生枝在落叶或进入冬季休眠期之前称新梢或绿枝(见营养枝); 此后称一年生枝, 至第二年落叶或进入冬季休眠期后称二年生枝, 二年生以上称多年生枝或老枝。如一年发生几次枝梢的, 按其先后又分一次枝(副梢)、二次枝、三次枝; 或春梢、夏梢、秋梢等(见营养枝)。一般只当年生枝上形成叶和芽、花和果。二年生枝和多年生枝上的芽萌发, 芽鳞脱落,留下的芽鳞痕可作为区分不同枝段年龄的依据。按枝的性质和功能分营养枝和结果枝。营养枝又分发育枝、徒长枝; 结果枝分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花束状果枝。在成龄果树树冠中,骨干枝衰老或伤残时,由后部发生可以更替原骨干枝的枝称更新枝或复壮枝。藤本果树的枝称蔓或蔓生枝, 因攀缘生长故又称攀缘枝。匍匐于地面生长的果树, 其匍匐于地面生长的枝称匍匐枝或匍匐茎。枣的发育枝称枣头, 结果母枝称枣股, 结果枝称枣吊。
枝的形态特征 新梢的节上着生叶和芽, 两节之间的枝段称节间; 节有无突起和节间长短,因树种、品种而异。新梢表皮多数为绿或褐色, 至一年生或二年生枝渐变深褐色、紫红色或暗灰色。一般新梢和一、二年生枝上有稍凸出的皮孔, 有的还有茸毛、柔毛或针刺、枝刺, 枝多数具有光泽或被覆白粉。多年生枝的表皮变为木栓化的树皮, 暗灰色或棕褐色, 具有规则或不规则的裂痕, 树种和品种间差异有时很明显。枝的形态特征是识别树种或品种的标志之一, 有时也反映果树生态环境或栽培条件的优劣。
枝的结构和生长特点 当年生枝的结构是初生结构型。一年生以上的枝, 除初生结构外, 还有次生结构, 包括树皮、皮层、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初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和髓(见图)。
枝的生长包括加长生长和加粗生长。加长生长主要在枝形成的当年完成; 加粗生长属次生生长型, 既在新梢加长生长的同时进行, 也在加长生长停止以后仍继续进行,每年周期性地增粗, 直至枝衰老时为止。枝条生长受环境、栽培条件的影响, 表现出明显的节奏变化。春季枝的顶生组织细胞分裂旺盛时, 形成层细胞也同时分裂, 两者的分化和增大都旺盛; 夏季稍减; 秋季又转旺。果实膨大后期, 新梢加长生长转缓而停止; 果实采收后, 叶片营养向枝干转移, 形成层产生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的量加大,枝明显加粗。栽培条件好,结果量少, 加粗生长更为显著; 严寒、酷暑和干旱等不良条件下,加粗生长停止或极微弱。枝加粗的年间差异,表现为木质部的年轮。同一树上,由于枝条在树冠中的不同位置、果实负载量和叶片营养面积大小, 造成营养状况的差异, 使枝的加长生长和加粗生长量及停止的时期有很大差异。一般分枝级次高、远离中心干的枝和果实负载量大、叶片有效营养面积小的枝, 生长量小, 加粗量也小, 停止亦早。枝在加粗生长时, 使树皮不断木栓化并出现裂痕。

桃树枝的横切面

a.b 初生构造; c.d.e 次生构造;a—e 是连续的时期; e.已有3年的次生生长
1.5. 维管束; 2.10. 初生韧皮部; 3.8. 初生木质部: 4. 表皮; 6. 皮层; 7.15. 初生韧皮纤维; 9. 16. 次生木质部;11. 次生韧皮部; 12. 髓射线; 13. 维管射线; 14. 周皮;17. 后生木质部; 18. 原生木质部


分枝方式和分枝规律 果树的分枝有合轴分枝和单轴分枝两种方式。苹果、梨、柑橘、葡萄、杏、柿、栗等果树的枝条为合轴分枝, 即枝的顶芽发育到一定时候死亡或生长极慢, 而位于顶芽下面的侧芽取而代之, 继续发育成强枝, 成为原来主轴的延伸枝; 以后反复进行。这种分枝方式使树枝有较大的开展性, 顶芽死亡改变了其对腋芽的抑制作用,促使腋芽抽条,增加枝量或形成花芽。银杏则是单轴分枝, 树冠中主轴明显, 枝的顶芽能不断向前生长。
果树的分枝, 从幼苗起, 年复一年, 不断扩大树冠, 提高枝的分枝级次, 到盛果期树冠最大; 盛果期后, 外围枝条不断衰老死亡, 枝的生长常由枝条后部的潜伏芽萌发而成, 并逐年后退, 成为向心生长, 树冠减小。这种特性, 对整形修剪和更新复壮具有重要意义。
枝的功能 根系由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二氧化碳、枝的导管、管胞运输到叶、芽、花、果中去, 而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及幼叶和梢尖产生的内源激素则经由枝的筛管、伴胞运送到树干、根系中。枝也能合成一些有机物质, 在皮层、木质部和髓的薄壁细胞中, 可贮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由于枝接近叶、芽和花果, 因此枝的贮藏营养比根、树干中的贮藏营养能更快地提供给这些器官。故春季芽萌发所需的营养首先来自枝条。幼嫩新梢的表皮也有吸收水分、二氧化碳和矿质营养的能力; 有的树种枝表面具有大而多的皮孔, 二年生枝的皮孔有相当强的吸收能力。有的果树的幼嫩新梢, 还有一定的光合能力, 起一定自养功能。枝将叶、芽、花、果等器官, 合理地分布在树冠空间。枝的位置影响其芽的萌发与成枝能力、花芽的形成和开花坐果能力, 也影响其叶片的光合能力及果实的大小、着色和品质。
枝的量比关系 树冠中最末级新枝的总个数称枝量; 一树上, 不同枝条类型所占的比例称枝类比; 枝量的多少与分布, 对单位面积上的叶片总量和有效叶面积系数具有决定意义。枝量过多, 单位面积上叶面积过大,必然形成郁闭蔽荫, 有效光合面积反而减少;枝叶量不足, 则不能充分利用光能。不同果树各有其适宜的枝量。枝条生长的时间与枝条长度有关, 长枝、发育枝比例高, 该树年内的营养生长期就长, 叶幕形成期也长,当年营养积累起始迟, 但积累量大; 短枝、叶丛枝比例高时, 一树的叶幕形成早,营养积累早,唯积累总量较少。此外, 枝类比例还影响成花的早晚及难易。因此, 应根据各树种的生长结果习性来调解其适宜的枝类比例。

枝shoot

生有叶和芽的茎。枝有节和节间,叶和芽生于节上。因节间长短不同,有长枝和短枝之分。银杏、苹果、梨等在同一植物上同时具有长枝和短枝。长枝上生叶,属营养枝; 短枝上生花芽或混合芽,开花结果后称为果枝。
枝的外部形态 木本植物的枝条,叶脱落后在枝上留有疤痕,称为叶痕。叶痕中的点状小突起,是枝、叶之间维管束的断迹,称为叶迹 各种植物的叶迹数目不同,有1至多个。枝条表面还散布有许多皮孔,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有些二年生以上的枝条上常有芽鳞环痕,这是顶芽萌发过程中芽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环状痕迹。在季节明显的地区,可以根据枝条上芽鳞环痕的数目,判断枝条的生长年龄。
分枝 植物的分枝方式有下列几种(见图)。


分 枝 式 类 型


(a) 二叉分枝式; (b) 单轴分枝式; (c) 合轴分枝式; (d) 假二叉分枝式


二叉分枝式 植物顶端分生组织平分成两半,形成两个生长点,各发育成一个分枝,经过一定时期生长,又以同样方式产生新的分枝,多次分枝的结果形成二叉状的分枝系统,如石松、卷柏等蕨类植物。低等植物中的网地藻、某些真菌和地衣以及高等植物中的地钱、浮苔等苔藓植物也具有这种习性,是原始的分枝类型。
单轴分枝式 植物体主轴的顶芽生长势强,形成主干。侧芽所形成的分枝,其顶端生长较弱于主轴。多数裸子植物如云杉、冷杉、落叶松、银杏等,以及部分被子植物如红麻、黄麻、白杨、山毛榉、栎等为这种分枝方式。具单轴分枝的树木,茎干高大耸直,用材价值高。栽培麻类时,促进顶端生长保持优势,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合轴分枝式 枝条的顶芽死亡,或生长缓慢,或分化为花芽卷须,而由顶芽下方最近的一个腋芽长成新枝,继续向上生长,致使主轴偏斜。新枝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腋芽又代替了顶芽的生长,如此多次重复,形成由许多侧枝接合而成的茎干。合轴分枝的茎枝系统外形曲折,树冠开展,是比较进化的分枝方式。许多被子植物如柳、苹果,枣、番茄属此。
假二叉分枝式 顶芽死亡或不发育,在近顶芽下面的对生腋芽同时发育出两个分枝。以后,各分枝重复这种生长方式,形成了假二叉分枝式,如辣椒、石竹、丁香等。
分蘖 禾本科植物的特殊分枝方式。在地面下或近地面的节部发生腋芽,向上形成枝条,这种分枝称为分蘖。发生分蘖的节部称为分蘖节,分蘖节上产生不定根。主茎上发生的分蘖为第一次分蘖,第一次分蘖上再发生的分蘖为第二次分蘖。一株禾本科植物可能发生许多分蘖。凡是能够及时抽穗结实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不能抽穗或抽穗而不能及时成熟的分蘖,称为无效分蘖。分蘖的多少常因作物的种、品种、栽培条件不同而异。

又称“枝条”。着生叶和芽的茎。因节的长短和芽的类型不同有长枝、短枝及果枝、营养枝之分。着生叶的称营养枝,着生花芽的称果枝或花枝。一般短枝易形成花芽。分枝形式有单轴分枝式、二歧分枝式、假二歧分枝式、合轴分枝式等。也有形态功能特化的各种变态枝,如枝刺、枝卷须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