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枪弹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枪弹论

又称“魔弹论”。一些记者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宣传机器的喧嚣,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高明的宣传家的操纵下,对人的作用就像枪弹之于靶子。枪声一响,靶子应声而落——人们同样会成为“宣传弹”的牺牲品。这一思想曾流行一时,后逐渐被人们抛弃。

枪弹论

传播学理论之一,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该理论认为: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受传者如同一个靶子,完全是静止地、被动地等待着大众传播媒介所发出的枪弹的到来,并被其击倒,由此,信息传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枪弹论”过高估计了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忽视了受传者本身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受传者在接受“枪弹”的过程中,会对“枪弹”作出判断:或者全部接受、或者全部拒绝、或者仅接受其中对自己有益的部分。受传者并非像靶子一样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一击就倒。相反,他们具有判断能力,他们与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他们对“枪弹”不仅具有选择能力,而且还具有反馈能力,能够将作用结果及时反馈给传播者,促进了信息交流。“枪弹论”受机械主义影响,理论上缺乏科学性,实践上不利于公共关系活动的顺利进行,因而它没有能够在传播学领域中站住脚,很快便被传播学者所抛弃。

枪弹论

传播学理论之一,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该理论认为: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受传者如同一个靶子,完全是静止地、被动地等待着大众传播媒介所发出的枪弹的到来,并被其击倒,由此,信息传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枪弹论”过高估计了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忽视了受传者本身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受传者在接受“枪弹”的过程中,会对“枪弹”作出判断:或者全部接受、或者全部拒绝、或者仅接受其中对自己有益的部分。受传者并非像靶子一样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一击就倒。相反,他们具有判断能力,他们与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他们对“枪弹”不仅具有选择能力,而且还具有反馈能力,能够将作用结果及时反馈给传播者,促进了信息交流。“枪弹论”受机械主义影响,理论上缺乏科学性,实践上不利于公共关系活动的顺利进行,因而它没有能够在传播学领域中站住脚,很快便被传播学者所抛弃。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