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柳永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87 柳永987?—105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因称柳七。福建崇安 (一作乐安)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做过余杭令,昌国州晓峰盐场大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热衷功名而失意,便放浪无羁,风流倜傥,大半生时间在秦楼楚馆中度过,为歌妓乐工填词作唱,连死后都由歌女们聚资为他营葬。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长调 (慢词)的倡导者,并将俗语填入词中,在词史上具有发轫之功。其词多用生动的俚俗语言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尤其着重写妓女和浪子,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他的词曾风靡一时,以至“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对宋词慢调和金元曲子产生过很大影响。诗仅存一首《煮海歌》,真实生动地描写了盐民的痛苦生活。著有《乐章集》。

柳永987?—1053?Liu Yong

宋代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还做过余杭令等。他生性风流倜傥,长期混迹于青楼舞馆,与歌妓相往还,许多词作即为她们而作,因此词风也与都市下层人民的嗜好相适合。他的词除描写歌妓生活和相思别离之情外,还描绘都市风光景物以及自己的牢骚不平和羁旅行役生活。他是词的革新者。他创作了大量长调,还发展了适应于长调的铺叙白描和谋篇结章的手法,丰富了词的体制,为后人提供了便于施展才能的形式。他用俗语入词,为一般人民喜爱传唱。当时人说:“凡有饮水处,即能歌柳词。”后人常批评柳词不登大雅之堂,词语尘下。但也承认他的词“序事闲暇”,“音律谐婉”。也有人指出,柳词当分雅俚二类。柳永开俗词一派,但雅俗分流也是从柳永开始的。后代“雅”词作家同样受到柳永影响。词集名《乐章集》。

柳永约1004—1054

宋代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省崇安县)人。曾做过睦州掾官、定海晓峰场盐官和屯田员外郎等小官,故世称柳屯田。又称柳七。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是官位最低的一个。他生性风流倜傥,长期混迹于青楼舞馆,与歌妓相往还,许多词作即为她们而作,因此词风也与都市下层人民的嗜好相适合。柳永的词在艺术上有较大的独创性和较高的成就。他通晓音律,熟悉词调,写了不少慢词,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一种成熟的文学形式。他的词除描写歌妓生活和相思别离之情外,还描绘了都市风光景物以及自己的牢骚不平和羁旅行役生活。他用俗语入词,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为一般人民喜爱传唱。当时人说:“凡有饮水处,即能歌柳词。”后人常批评柳词不登大雅之堂,词语尘下。但也承认他的词“序事闲暇”,“音律谐婉”。也有人将柳词分为雅俚二类。柳永开俗词一派,但雅俗分流也是从柳永开始的。名作有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江月》、《婆罗门令》等。著有《乐章集》,存词二百余首。

柳永987—1053Liuyong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出身于世代儒学仕宦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青年时期在汴京度过,生活放荡,常为歌妓们填词作曲,相传有人在宋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受到这种奚落后,他索性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面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表现出仕途失意的愤慨和玩世不恭;一面致力于词的创作。晚年(1034)考取进士,在桐庐、定海做过几任小官,失意潦倒,一贫如洗,据说死后为群妓集资埋葬。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由于他博学多才,精通音律,生活经历特殊,成为有名的“才子词人”。代表作有表现都市生活繁荣的《望海潮》;表现妓女们悲欢愿望的《迷仙引》、《定风波》;抒发流落江湖感受的《雨霖霖》以及咏物、咏史、游仙等等。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他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最长者多至212字(《戚氏》),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二、他用俗语填入词中。因此他的词在艺术上自成风格,以白描见长,铺叙而有层次,细致而又含蓄;语言通俗化口语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柳永的词在宋元时期流传很广,“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著作收入《乐章集》。

柳永

北宋著名词人,生卒年不详。福建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原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世称柳七。父亲柳宜由南唐入宋,柳永出身于官宦之家,生性放浪不羁。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好做淫冶讴歌之曲,出入烟花柳巷。宋仁宗本来颇好其词,柳永因怀才不遇作了《鹤冲天》词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入宫中为仁宗所知。当时有人向仁宗推荐他,仁宗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柳永因此屡屡受黜,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直到50岁改名柳永才中进士,一直当到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死后萧条,由群妓出钱葬于枣阳县花山。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作家。开始大量创作慢词,而且在题材内容上有新的开拓,把词从花前月下引向山程水驿、都市风光,如《望海潮》写都市繁华,《八声甘州》写了羁旅行役的愁绪以及对故乡怀念之情。部分作品写了男女离别相思之情,如《雨霖铃》(寒蝉凄切),也有写妓女生活的,如《临江仙》。他的词重于层层铺叙点染,善于白描,而且引进大量俚语、口语,雅俗共赏。这些对词风的转变起了重大作用。当时他的词影响就很大,有“井水处皆歌柳词”(《避暑录话》)的说法。柳永对宋词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他的词集名《乐章集》,依宫调编次。有《宋三十家词》本。

柳永约987—105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排行第七,也称柳七。景佑进士,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性放浪不羁,终生潦倒。他精通音律,致力于词作,内容多为男女相思和羁旅行役,也有写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涯者。发展了慢词,擅用白描,善于铺叙,写景、抒情、叙事融为一体。语言多口语化,故传播较广,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之说。《雨霖铃》、《八声甘州》二阕最有名。有《乐章集》九卷。

柳永约987~约1053

北宋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因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为人放浪不羁,终生潦倒失意。屡试不第,景佑元年(1034) 始中进士。曾任睦州团练使推官、定海晓峰盐场监官、屯田员外郎,故世亦称柳屯田。有《乐章集》9卷。其词以写旅思乡愁、离情别绪者成就最高,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均为其名篇。反映市民生活的作品以写妓女者为多,它们往往流露出对妓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如《迷仙引·才过笄年》、《定风波·自春来》等。其写都市繁华景象的作品亦为不少,中以《望海潮·东南形胜》最佳。是北宋第一位悉心为词的作家。他创作了大量慢词,使这种可以容纳更广更深内容的新形式,在词坛上得以立足并加发展。他在作品中喜用白描和铺叙的手法,善于将情景融为诗意盎然的意境,用语注重通俗化和口语化,音律讲究和谐婉转。这些特色使他在北宋词坛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使他的作品广为天下咏歌,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柳永

北宋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约生于971年,卒于1053年。他出身世代儒学官宦之家,屡试不第,约50岁才中进士。为人放荡,仕途坎坷,终身潦倒,沉湎于歌楼舞榭。他的词善于写景状物,层层铺陈,通俗平易,音律谐婉。他大量写作慢词,扩大了词的题材,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曾有“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之说。著有《乐章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