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核小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核小体hexiaoti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根据染色质的电镜图象,1974年A.科恩伯格(Kornberg)等人提出关于染色质结构的念珠模型,认为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每个核小体是由8个组蛋白分子和约200个碱基对的DNA链组成的,染色质丝则是许多核小体串联而成的细丝。不同学者对染色质基本结构的研究结果虽然在细节上有些差异,但在整体上基本一致。1984年,有的学者进一步指出,每个核小体是由5种组蛋白和200对碱基对组成,其核心颗粒是由H2A、H2B、H3和H4四种组蛋白各两个分子的八聚体和绕1.8圈的147个碱基对组成。当DNA绕到两圈时,约用165个碱基对,并结合上一个H1组蛋白分子。由核心组蛋白八聚体、H1组蛋白和165对碱基共同构成的颗粒结构,称为染色质小体(图513)。连接染色质小体之间的DNA分子链称为连接线,其长度约为35个碱基对。核小体的核心颗粒呈圆盘状,直径为10毫微米。因此,由许多核小体串联而成的染色质丝的直径约为10毫微米。


图513 核小体示意图



图514 染色质丝示意图

核小体

又称“核粒”。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DNA和组蛋白构成。直径约100埃,其核心是由8个组蛋白分子(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DNA在核心表面缠绕1.75圈,由140个碱基对组成。连接核粒的50—60个DNA碱基对称连接线(连接纤维)。在连接线部位结合着一个组蛋白分子(H1),除去H1时核粒的基本结构不变。

核小体nucleosome

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DNA链和组蛋白共同构成,又称v子体(v body)。电镜观察,染色质细丝是许多球状小体由细丝相连形成,呈串珠状。球状小体即为核小体,直径10 nm,其核心是由8个组蛋白分子(H2a、H2b、H3和H4各二个分子)组成的八聚体,表面有一条约140个碱基对长的DNA绕核心约1.75圈。球状小体之间的细丝是连接区DNA,约50~60个碱基对长,结合一个H1组蛋白分子。核小体结构使DNA链长度压缩7倍,并由此进一步形成染色质或染色体的高级结构。

核小体

1.组蛋白核心 2、3. 核小体 4. 连接DNA 5. DNA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