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槟榔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槟榔主要分布在琼中、屯昌、定安、陵水、崖县等地。属棕榈科,常绿乔木。槟榔的种子含有槟榔碱和鞣酸等,可供食用。它的药用价值很高。中医用作治疗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水肿、脚气等症,其果皮能行气、利水、消肿,树叶也可食用。 槟榔semen arecae驱虫杀虫药。出《药录》。见《司牧安骥集》。又名榔玉。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种子。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集,剥去果皮,晒干,润透切片或打碎。生用, 炒用, 炒焦用。主产海南、福建等地。苦、辛, 温。入脾、胃、大肠经。功能杀虫, 消食, 行气, 利水。主治: ❶绦虫、蛔虫、蛲虫, 可单用, 或与鹤虱、使君子、芜荑、雷丸、贯仲、炒干姜等配伍,如驱虫散。 槟榔Arecacatechu单子叶植物,棕榈科。原产东南亚的一种常绿乔木。果长椭圆形,橙红色,花萼宿存,中果皮厚,内含1粒种子。花、果均具有芳香。果供食用。种子名“槟榔子”,含槟榔碱、儿茶素、胆碱、槟榔油和鞣酸等,也供食用,中医学上用为消食祛痰、杀虫、下气行水药,主治体内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水肿脚气等症。自古东南沿海各省常以槟榔当茶果迎宾敬客。我国广东、福建、台湾、云南等省地多有栽培。
槟榔槟榔又称槟门、青仔、国马,是我国海南岛的特产,树干通直不分枝,树皮灰褐色,叶脱落后树干上环纹状叶痕明显。大型羽状复叶,簇生于茎顶,小叶枝针形,总叶柄呈三棱形,具长叶鞘。花单性、芳香浓郁,异花同株,肉穗花序多分枝,雄花小,雌花较大; 果为坚果,长卵形,未成熟时青绿色,成熟后紫红色,种子芳香,基部平坦,微向内陷,中间有大种脐,质地坚硬。 槟榔betel nutAreca catechu L.,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2n=32。原产马来半岛。树高5~15 m。羽状裂片的小叶呈大小不同而具深褶皱,浅绿稍有光泽;叶柄富光泽而无刺,基部三角形有长叶鞘。雌雄同株异花,肉穗状花序,雄花生于花序顶端,雌花生于花序基部。果实黄色或稍带橙色,卵圆形;中果皮厚,内含坚硬种子1粒。热带地区人民多用未熟果作为咀嚼料,有固齿、防痢、助消化等作用。种子、果皮均可入药。树形美观,可作行道树。 槟榔西汉长安上林苑植物之一。棕榈科。常绿乔木。花果均具芳香,果供食用。中医以种入药消积、杀虫、下气行水,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水肿脚气等症。原产东南亚,我国东南部亦有种植。《三辅黄图》所载上林苑奇草异木中有:“……槟榔……皆百余本。”但因南北异宜, 岁时多枯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