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歌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52 歌行

一种因事而起,多少带有叙事性的诗体。如《长歌行》、《燕歌行》等。歌行的最初形式是自由多样的。到了唐代,近体律绝产生后,它的含义就专指七言古诗或包括在七言古诗中的杂言诗了。它的特点是表现自由,变化多、容量大,几乎各种题材都可以表现,尤其适合表现壮观的场面、动人的故事和热烈的情怀。它又吸收了赋的长处,通常为整齐的七言,多描写帝都壮丽、贵族豪奢、时光易逝、荣华难久、春花秋月、相思别离等。语言上浅俗流畅,多骈偶华藻,铺陈夸张,尤喜反复、回环、蝉联、排比等。成为富于才华的诗人发挥创造力的极广阔的天地。

歌行

古体诗的一种,属乐府诗一类。专指题名为“歌”和“行”的诗歌,如《大风歌》、《燕歌行》。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不严格区别,故合称“歌行”。一般为五言、七言或杂言体,形式比较自由,不求对仗,音节、韵律也无固定格式。“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传》 司马贞 《索隐》。

歌行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 一个种类,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种新诗体,并多指题名为“歌” 或 “行” 的诗歌作品,如 《大风歌》、《燕歌行》等即是歌行体诗。歌行的特点是篇幅较长,保留着古乐府诗的叙事风格,其内容充实而生动,音节与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句中平仄音阶的组合没有 一定规则,也不要求一定要对仗,可以换韵,句式比较灵活,并富于变化,一般以七言为主,其间有时也杂以三言、五言、九言的句子。受乐府诗的影响,歌行所表现的内容多为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中种种矛盾斗争的现象,表现出劳动人民对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反抗呼声。歌行体诗真正成熟于唐代,唐初建立了五言、七言的近体诗,但古体诗仍然盛行,于是人们便把这些古体诗分化出来,具有上述歌行特点的称之为歌行体。如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长干行》等,均是唐代歌行的代表作品。

歌行

古体诗的一种。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歌行皆乐府支流。”大多为乐府体或题后加“歌”、“行”字样者。“行”亦乐曲之意。其音节、格律,一般较自由。句式多采用五言、七言、杂言。一般以七言为主,故又称为“七言歌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21: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