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坡乐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东坡乐府一名《东坡词》。词别集。北宋苏轼(1036—1101)撰。三卷。轼有《东坡七集》已著录。此集在《东坡七集》之外单行。南宋初,曾慥编《东坡词》二卷,拾遗一卷,录词三百十一首。其余注本均佚。现存最早的本子为元延祐间刻本。清王鹏运据此刻入《四印斋所刻词》二卷,收词不足三百首。朱孝臧集诸本之长,成编年本二卷,无从编年者别为一卷,共收三百五十首,成是集。此外,通行的还有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东坡词》一卷,收词少于延祐本十首,而又比延祐本多出另外六十一首。东坡词在北宋以至整个中国词坛,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苏轼打破词的传统观念,开拓词的内容,扩大词的境界,打破音律之严格束缚,在北宋词坛实现一大革新。东坡词中有大量优秀作品,卓立词坛,声闻遐迩,使同代与后世词人竞相仿效。其重要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及“老夫聊发少年狂”)等,均为词坛最优作品。苏轼之后,诸多词牌以苏词名句而另立新名,如《念奴娇》另生《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词》等名目;《贺新郎》另生《乳燕飞》、《风敲竹》等名目。东坡词对诸多词坛名家有直接影响。形成“横放杰出”(晁无咎语)的一个派别。有《彊村丛书》本,有《四印斋所刻词》本作二卷。《百家词》本题“《东坡词》二卷,拾遗一卷”。一九七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校点本。 东坡乐府词集。二卷。北宋苏轼(生平见《东坡七集》条)撰。东坡词现存约三百五十首,在北宋词坛上以革新的面貌引人注目。苏轼开拓了词境,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来言志抒怀、体物写景、说理谈禅,真正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他重视主体抒情,将情、志合一,早年所作的《沁园春》(孤馆灯青)一词,宣称“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胸襟抱负坦然流露;《江城子·密州出猎》则自抒“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烈情怀,自我形象分外突出。《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二词更是传诵千古,前者借河山之雄奇、周郎之英武,抒发自己老之将至、一事无成的感慨;后者对月咏怀,逸兴遄飞,以对人间的热爱排遣仕途失意的苦闷,因其意境之超旷,想象之奇丽,被称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其余抒发个人情怀的作品,或写景物以寓理趣,如“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定风波》);或藉咏物而托性情,如“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水龙吟·杨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惠院中作》),均感慨深沉,寄意高远,作者的人格精神宛然如见,无怪金代元好问赞曰:“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轩乐府引》)东坡还写了一定数量的农村词,如在徐州作的五首《浣溪沙》,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生动剪影,举凡黄童、白叟、蚕姑、织娘、卖瓜人,皆出现在词中,在北宋词创作中可谓别开生面。 《东坡乐府》词集名。北宋苏轼(号东坡居士)作。共2卷。有影印元延祐刻本的影印本。明代毛晋刻《东坡词》 一卷,校订不精良。近代朱孝臧撰有编年本,共3卷,编在《疆村丛书》中,比前两本收词要多。南宋的傅榦撰有 《注坡词》 12卷,现在存有残钞本。近代人龙榆生有 《东坡乐府笺》 3卷。 东坡乐府词集。北宋苏轼(号东坡居士)作。二卷。有影印元刻本流行。近人朱孝臧有编年本,三卷,编入《彊村丛书》。今人龙榆生有《东坡乐府笺》,三卷,有商务印书馆1958年本,又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影印本。 《东坡乐府》词集。北宋苏轼作。2卷,有影印元刻本流行。明毛晋刻《东坡词》1卷,校订未精。近人朱孝臧,有编年本,3卷,编入《疆村丛书》中,较前两本收词为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