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求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求子qiuzi民间生育习俗。旧时流行于境内各地。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晚,乾县一带普遍流行要子习俗。当晚,新婚不足一年的媳妇婆家要备好食品,供奉娘娘神像或牌位于新房桌上。然后由福寿双全、多子多孙的两位老太婆,扮演成一对老两口,怀抱布娃娃,点明香烛,双双跪地,口唱《求子歌》,祈求新娘早生贵子。经过一番打趣耍笑后,老两口便把布娃娃塞在新媳妇怀里,旁观者硬推扯新媳妇向神位跪拜,再把布娃娃取出放在被窝里。主家设宴款待两位老太婆。此俗全由妇女操办。《求子歌》唱道:“娘娘婆,杜二哥,或儿或女给一个。背一个,抱一个,炕上坐了一伙伙。”传说杜二哥为送子娘娘的丈夫,也有说送子娘娘就是姜嫄圣母。结婚多年未怀孕,夫妻二人可同到神庙求子。旬邑境内娘娘庙庙会期间,年轻妇女虔诚地跪在塑像前,边烧纸边祈子。祈祷完毕,烧香化裱。祈儿者将供桌上的囫囵馍和一只小鞋悄悄地揣在怀里,祈女者将供桌上的纸花揣进怀中。临出庙门时,还要给送子娘娘许愿。祈子者要守口如瓶,从离开庙宇到回家,路上不许与人说话。有的还要在寺庙内铺草过夜,偶有野合,不足为奇。现在这种住宿习俗已不复存在。 求子土家族俗信宗教祭祀活动。土家族壮年夫妇在没有生子或不生子情况下,即请土老司前来举行求子祭祀活动。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之间进行。祭祀从下午太阳下山开始到次日或第三日下午结束。由土老司吹牛角、舞司刀、摇铜铃、唱神歌; 到天亮时,土老司从怀中取出一个用糯米糍粑做成的人像,挑着 “金担”、“银担”过独木桥,穿过黑岩洞走到主人的火塘前,表示儿子已经求到,送给主人抚养。经济富裕者一般要杀猪杀羊,普通家庭也要杀鸡祭祀,并给土老司一定的酬谢。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