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志
地理文献。一卷。记载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首次派遣人员考察黄河源头情况。元代潘昂霄根据都实考察河源的叙述与记录而撰成。潘昂霄(生卒年不详),字景梁,号苍崖。济南人。雄文博学,为时推重。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卒谥文僖。著作有《苍崖类稿》、《金石例》等。
《河源志》是潘氏任翰林学士时据都实之弟阔阔出的叙述写成的考察河源的专著。都实属女真族蒲察氏,统乌斯藏暨招讨都元帅,曾三次到达吐蕃,是杰出的旅行家。至元十七年(1280)元政府以都实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前往今青海地区探求河源。在此以前,汉代对黄河上游的认识和了解局限于积石以下,唐代虽有侯君集等人率军到过河源地区,但并非为了考察河源。因此,都实探察河源,是第一次有组织的专门考察,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可喜成果。
书中叙述了都实在至元十七年(1280)至星宿海寻河源的经行路线。“都实既受命,是岁至河州(今甘肃临夏县)。州之东六十里,有宁河驿。驿西南六十里,有山曰杀马关,林麓穹隘,举足浸高,行一日至巅。西去愈高,四阅月,始抵河源。是冬还报,并图其城传位置以闻。”书中还记载了这次考察的主要收获:一是河源情况,“在土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余泓,沮洳散焕,弗可逼视,方可七八十里,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指出星宿海是河源所在。二是第一次记述了积石州以上的黄河及其主要支流的名称,值得重视的是记述由西南往东北流百余里汇为“火敦脑儿”(星宿海)的一支源流,在没有提及其他源流的情况下,很可能是作为正源来记载的。如果这支源流正是今星宿海西南的卡日曲的话,则说明这次考察收获已和现代调查研究结果较接近了。此外,书中对于河源地区的水文特点和地理景色的具体描述,作为野外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反映出元代考察河源的突出成果,也是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的。总之,此书在黄河研究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
《河源志》系由潘昂霄根据都实之弟阔阔出的叙述而撰成。其后,临川朱思本从八里吉思家得到帝师所藏的梵文图书,其中也有一份考察河源的记录。经比较,二书互有详略,稍具差异。《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转录《河源志》全文,而以朱思本译文不同处注于有关文句之下,使这一珍贵文献得到完整保存。《元史》的版本较多,中华书局的点校本是最为常见的通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