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西走廊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河西走廊一称甘肃走廊,在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以在黄河之西故名。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约一百至二百公里。平均海拔一千四百米左右,多砂碛、戈壁。绿州断续相连,依赖雪水、河水灌溉。农、牧业较盛。有玉门、嘉峪关,武威、张掖、酒泉等重镇,系古代中原地区通往西域及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重要陆路交通线,亦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路。 河西走廊Hexi zoulang介于祁连山脉和北山山脉(包括龙首山、合黎山等)之间的狭长低地,东西长约1 200公里。走廊底部海拔多在1 200—1 500米之间,以敦煌一带地势最低。因其位于黄河以西,故被称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内部起伏较大,不少地方都有干燥剥蚀的丘陵、山地突出于平原之上。走廊中间是2—3公里宽的冲积平原,它们又被突出其间的丘陵、山地分割为武威平原、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平原。每个平原的中部多是绿洲区,沟渠交错,耕地如织。绿洲之间贯穿有戈壁、沙漠。河西走廊是历史上中西交通要道,是从古都长安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一直向西延伸。 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在今甘肃西北部祁连山脉和北山山脉(包括龙首山、合黎山)之间。东起乌鞘岭,西接罗布泊洼地。因在黄河之西,故名。自古为通往新疆、中亚和西亚等地区的交通通道。 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龙首山以南,西北起疏勒河下游,东南止乌鞘岭。以在黄河之西而得名。是一条东西走向约1000公里,南北宽几公里至10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大部分海拔1000—1500米。沙碛、戈壁间绿洲断续分布,间有相对高差200米左右的低山。河西走廊自古是通往新疆及中亚的要道(“丝绸之路”),兰新铁路经此。农牧业较盛。 河西走廊中国内陆第1长廊,又称甘肃走廊。通往新疆的咽喉要道。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东起乌鞘岭,西到玉门关,介于93°45′~103°E,37°10′~40°25′N之间。因地形狭长似如走廊,又在黄河以西故名。走廊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长约1000km,南北宽约80~200km。南临阿尔金山、祁连山;北界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山脉一般海拔2000~4500m。走廊地势平坦,被疏勒河、黑河、石洋河等3大内流水系,分为西中东3块平原,其中中西部2块为绿洲。年降水量36.8~158.4mm,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年均温5.8~9.3℃,无霜期160d。河西走廊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中国历代内地通往新疆及中亚、西亚的交通要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