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法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法曲隋、唐燕乐大曲的一种。以用于佛教法会上演奏而得名。始见于东晋。原指含有外域音乐成份的西域音乐,传至中原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结合,至迟在梁时,就出现了以清商乐为主的法曲。唐代崇尚道教,因而法曲又吸收道曲而盛极一时。唐玄宗笃信道教,精通音律,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弟子三百余人,在梨园亲授法曲,号称“皇帝梨园弟子”。唐文宗时改称法曲为仙韶曲。中唐后渐衰。法曲的著名乐曲有《破阵乐》、《长生乐》、《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曲》、《一戎大定曲》、《献仙音》等。白居易有《法曲歌》,其中写到《大定》、《霓裳》等。 法曲原称“法乐”,因用于佛教法令而得名。见东晋《法显传》。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传至中原以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结合,至迟从梁代起,以清商乐为主的“法乐”即已出现,后发展为隋唐法曲。乐器有铙、钹、钟、磬、幢箫、瑟琶等。演奏时,金石丝竹先后参加,然后合奏。唐代法曲又搀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著名法曲有《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等。唐玄宗酷爱法曲,命梨园弟子学习,称为“法部”。中唐以后渐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