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漏泽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漏泽园又名露泽园,是宋、明两代由官府在京城或各地设置的公共墓地。《宋史·食货志》: “崇宁三年(1104年)二月,丁末,置漏泽园。初,神宗诏开封府界僧寺旅寄棺柩。贫不能葬,令畿县各度官不毛地三五顷,听人安厝。命僧主之,葬及三千人以上,度僧一人。蔡京推广为园,置籍瘗人,并深三尺,毋令暴露。”《明史·食货志》:“初,太祖设养济院收无告者,月给粮。设漏泽园葬贫民,天下府州设义冢。” 漏泽园宋时所置公墓义塚。宋神宗 (1068—1085年) 曾诏开封府界僧寺旅寄棺柩。贫不能葬,令畿县各度官不毛地三五顷,听人安厝,命僧主之葬。崇宁三年 (1104年) 置称漏泽园 据顾炎武《日知录》 (卷35) 云: “漏泽园之设,起于蔡京。”蔡京为熙宁 (1068—1077年)进士,后曾数度入相,或曾奏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