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潼关之战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潼关之战

❶东魏第一次进攻西魏之战。北魏永熙三年(534年),东魏、西魏分立后,即谋取对方。东魏丞相高欢采取南和梁、北和柔然(时据今内蒙古北部,蒙古人民共和国中南部少数族国)之策后,于东魏天平三年(536年),兵分三路进攻西魏。以司徒高敖曹攻上洛(今陕西商县),大都督窦泰攻潼关,高欢自率兵进军蒲阪(今山西永济),渡黄河攻渭北。次年(537年)正月,高欢在蒲阪选三浮桥,示以渡河之势。西魏丞相宇文泰率军于广阳(今陕西临潼北)料定高欢造浮桥是为牵制西魏军,实以利窦泰军西进。时窦泰骄傲轻敌,宇文泰扬言退保陇右(今甘肃中西部),暗中遣军急趋小关(在潼关之北)。窦泰不意宇文泰军猝至,仓促应战,全军败没,窦泰自杀。高欢闻讯撤浮桥退走。高敖曹自商山(今陕西商县东)西进攻克上洛,又欲向兰田关(今陕西兰田)进军,高欢因窦泰军败,命高敖曹全军撤还。东魏攻西魏第一战失利。
❷唐末黄巢义军败唐军张承范之重要战役。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黄巢统六十万大军,在夺取洛阳、攻克虢州(今河南灵宝西)后,直逼关中东方门户——潼关。时唐朝潼关守备空虚,仅有齐克让率领的饥卒万人驻于潼关城外。长安城中已慌乱一团。有的主张逃往四川;有的主张“悉神策并关内诸节度使兵十五万守潼关”。唐僖宗不愿逃跑,妄图集中兵力固守潼关。但关内诸藩镇多持观望态度,不肯发兵,神策兵又多是长安富豪子弟,听说要出征,“父子聚泣,多以金帛雇病坊贫人代行,往往不能操兵”。经过僖宗面召,才勉强凑了两千八百名。神策将张承范毫无胜利之心,奏称:“闻黄巢拥数十万之众,鼓行而西,齐克让以饥卒万人依托于关外,复遣臣以二千余人屯于关上,又未闻为馈饷之计,以此拒贼,臣窃寒心。愿陛下趣诸道精兵早为继援。”十二月一日,当神策军到潼关时,起义军前锋亦于同日到达。“白旗满野,不见其际”。克让与战,义军小却。俄而黄巢大军继至,举军大呼,声振河、华。克让力战,自午至酉始解,士卒饥甚。逐喧噪,烧营而溃,克让逃入关内。张承范上表告急:“臣离京六日,甲卒未增一人,馈饷未闻影响。到关之日,巨寇已来,以二千余人拒六十万众,外军饥溃……急征兵以救关防。”次日,义军一部从潼关左侧禁谷迂回到关后,前后夹击唐军。第三天便攻克潼关。义军以降卒充当向导,迅速向长安挺进。
❸蒙古胜金的战役。蒙古成吉思汗十一年(金贞祐四年,1216年),蒙古军攻克金中都(今北京)后,派三木合拔都率军经西夏进攻关、陕,企图对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作试探性的进攻。八月,蒙古与西夏合攻延安,下坊州等地。金宣宗以签枢密院事永锡(完颜合周)为御史大夫,总兵陕西,令其谨守潼关,阻挡蒙古军东进。十月,蒙古兵攻潼关,永锡竟不出兵,陕州宣抚副使兼西安军节度使尼古蒲鲁虎领兵抵御,兵败战死。金守关兵卒全部溃散。蒙古军攻占潼关,至此打开东进汴京的门户。

潼关之战

南北朝时期西魏击败东魏进攻的一次战役。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为避权臣高欢,弃洛阳西奔长安,投靠关西大行台宇文泰。高欢追至潼关,不及,遂占潼关,于洛阳又立孝静帝,改元天平,史称 “东魏” 。宇文泰趁高欢返回洛阳之际,夺取潼关,并于次年在元修暴死之后新立文帝,建元大统,史称 “西魏” 。天平三年(536年),高欢兵分3路西攻长安: 南路从上洛(今陕西商县)北上; 中路由大都督窦泰统领取潼关西进; 北路高欢屯兵蒲坂(今山西永济),欲渡河经渭北取长安。天平四年(537年)宇文泰识破高欢意在牵制西魏主力,以便中路军西犯之意图,故声言要退保陇右,而暗中遣兵东进至小关(潼关南侧),趁东魏军立足未稳发起猛攻。窦泰大败,自杀。高欢被迫撤退。此战之后,西魏由弱变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