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灞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灞桥

即霸桥。在今陕西西安市东灞水上。古灞桥位于今灞桥西北十余里处。古灞桥始建于战国秦穆公时,改滋水为灞水,因称灞桥。秦始皇时为阿房宫至郦山宫间的阁道所必经。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桥为大火焚毁。为了使桥能长期使用,改用石墩修造,易其名为长存桥,隋开皇三年 (583年) 桥址稍向南移改筑,仍用石墩。唐宋元时屡有修葺。元代桥长八十余步,有十五孔。后因灞水东徙,桥移今址。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用巨石改建,桥长一百五十丈,宽三丈余。解放后用钢筋混凝土改建。灞桥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有重要位置,一向是中原通往西安的交通要道。灞桥多植柳,构成引人入胜的景色。汉唐时长安人送客东行多到此折柳作别,黯然伤怀,故又称为销魂桥。唐代诗人李白有“年年折柳,灞桥伤怀”的诗句。灞桥的景色也屡见于古籍中,西安碑林中就刻有清代灞桥风景的石刻。清乾隆年间编成的《关中胜迹图》中也载有灞桥风景画。

陕西西安灞桥

灞桥

现在陕西西安城东约10公里,是清时重修的。汉灞桥约在今灞桥西北5公里多的光泰庙附近。王莽改为长存桥。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才移至今桥稍西北 (正对唐长安城东边北头第一门通化门),改用石建。历宋元均有修葺。元时修的比较坚固,共十五孔,长八十余步,宽两丈四尺,分为三轨,旁边有栏杆,并筑堤五里,栽柳树万株。后因灞水改道东移,桥才迁到现在的地方。公元1834年又用巨石改建,134丈,76孔。灞桥是汉唐长安通往关东的交通要冲。历代多战争,因为从东进攻的力量达到灞桥再往西就没有什么障碍,所以发生在灞桥的战争就直接关系着长安的得失。公元1867年,西捻军前锋直指西安,扎营在东郊韩森寨一带,并埋伏三万人于灞桥和十里铺左右村堡中,等待随后赶来的清军。清军刘蓉所部一万四千多人由东尾追西捻军至灞桥,落入圈套,不到半天,清军全部覆没,刘蓉仅以身免。

灞桥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古桥。又作“霸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10千米,横跨在灞水之上。春秋初年,秦穆公与东北诸侯争雄时改滋水为灞水,并修建桥梁。秦汉之时,灞桥就成为长安向东方出入的要道。隋开皇三年(583年)又在秦汉桥南里许修建了南桥。后经历代重修,就成为现在的灞桥。唐代人们送客多至灞桥,至此黯然,折柳赠别,故又名“销魂桥”。春夏之交,翠柳低垂,水花飞溅;隆冬之际,雪霁风寒,沙明石露,故有“灞桥风雪”之说。列为关中八景之一。灞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