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火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火候烹调技术之一。指烹调食品时对用火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掌握,以保证食物的色香味,早在商汤时代,我们的祖先对火候与烹饪的关系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吕氏春秋·本味》载:“凡味之本,水为最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之为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去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把火候说成是灭腥去膻的纲纪,掌握火候要“时疾时徐”,有文有武。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云: “物不堪吃,惟在火候,善均五味”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烹调时,根据原料的不同,用火又可分为大火、中火、小火、文火、武火等。 火候内丹学术语。原指外丹烧炼中火力大小、久暂的控制,后用以指内丹修炼中意念强弱、缓急的调节。火比喻元神,即意念,候是节度的意思。《金仙证论》:“火者神也,曰汞,曰日,曰乌,曰龙,皆我者真意。”《真诠》:“火候本只寓一气进退之节,非有他也。火候之妙在人为,用意紧则火燥,用意缓则火寒。”意紧急运叫武火,意缓慢行叫文火;采药熟炼时常用武火,丹书称为“舐吸摄闭”;沐浴温养时宜用文火,丹书称为“意随气转,微微观照。”《修道全指》: “盖武火者,即呼吸之气急重吹逼,采取烹炼也;而文火者,即呼吸之气微轻导引,沐浴温养也。”《悟真篇》中说: “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著于文。”《规中指南·火侯》解释说: “非秘不传也,盖采时谓之药,药之中有火焉;炼时谓之火,火之中有药焉。能知药而取火,则定里之丹成,自有不待传而知者已。诗曰:‘药物阳内阴,火候阴内阳,会得阴阳旨,火候一样详。’此其义也。”火候是内丹术中最关键的一环。清·刘一明 《悟真直指》:“金丹全赖火候修持而成。火者,修持之功力; 候者,修持之次序。采药须知迟早,炼药须知时节。有文烹之火候,有武炼之火候,有下手之火候,有止歇之火候,有进阳之火候,有退阴之火候,有还丹之火候,有大丹之火候,有增减之火候,有温养之火候。火候虽多,须要彻悟,知始知终,方能成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