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炮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炮制

又名修治、修事、炮炙。指药材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所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包括对药材的整形、去除杂质、加热处理、加入辅料 (附加盐、酒、醋、蜜等成分)和精制等。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一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大戟、甘遂醋制后可降低毒性,何首乌酒蒸后可去泄泻副作用。二是转变药物性能,增强药物疗效,如蒲黄生用行血破瘀,炒炭后可以止血。延胡索醋制后能增强止痛作用。三是为了便于调剂和制剂,药物多用泡、煅、炒等法,以便于切片或碾碎以及有效成分的煎出。四是利于贮藏保存药效,常用烘、晒、阴干等法使药物干燥以便于保存,而经酒制过的药物皆有防腐作用。五是矫味、矫嗅,动物类或其他具有特殊不良嗅味的药物,经麸炒或酒制后能起到矫味和矫嗅作用。此外,去除杂质用洗、漂、泡等法。炮制分水制、火制、水火制三种,其中水制又分漂洗、闷润、浸泡、水飞等,火制又分炒、炙、烫、煅、煨、炮等,水火制又分煮、蒸、炖、抄、淬等。详见有关条目。

炮制

指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后者又称“炮炙”。其方法有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合制等。修治包括纯净、粉碎、切制等;火制如煅、炮、炙、炒、煨等法,大都用酒、蜜、醋或姜汁共制;水制有洗、漂、泡、渍、水飞等;水火合制有蒸、煮、淬等。另外还有发芽、发酵、制霜等。炮制的目的在于改变药物的性能,加强疗效,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便于制剂和服用,便于贮存。 宋·雷𢽾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最早的制药专书。

炮制process of preparing raw Chinese medicine

又称炮炙或修治。泛指中药的加工处理。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即有制半夏。至宋代出现了《雷公炮炙论》专著。炮制的目的在于清除杂质,便于保存、制剂和服用,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改变药物性能,加强疗效。炮制分为水制、火制、水火合制三大类。水制有洗、漂、泡、渍、水飞等;火制有煅、炮、煨、炒、烘、焙、炙等;水火合制有蒸、煮、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