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玉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玉璋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三期。长54厘米,中宽14.8厘米。1980年河南省偃师二里头出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玉质呈青灰色,体扁平,通体磨光,形似一把大刀。靠近头部有一个一面穿圆孔。器另一端有凹弧状的两面磨刃。两栏出扉牙。这种器物在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和四川省广汉地区商周遗址均有发现。它是兵器的一种,但不是实用器。有人称它为牙璋或玉戚。二里头文化见“饕餮纹玉柄形器”条目。 玉璋商。长38厘米。1986年四川省广汉三星堆1号祭坑出土。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藏。玉质为乳白色,一侧边为黑灰色。器身两侧呈弧形,两面各刻一璋形图案。器身与柄之间有阴刻平行线纹、齿状扉棱及一圆穿。射部镂刻一卧鸟。“璋”又称为“戚”,最早见于龙山文化遗址中,是一种武器。玉璋则是一种礼器,四川地区商周遗址多有出土,而以此最精。 玉璋西周。长56.1厘米,厚0.4至0.5厘米。1951年四川省广汉县出土。四川省博物馆藏。玉料呈青灰色,顶端刃似半月形,中间凹下,刃两侧的长边皆内弧弯。栏部刻两组平行阴线弦纹,栏两侧有若干外凸的牙形脊。内呈梯形,近栏处有一圆孔,可供捆系用。这种器物在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中曾有发现,可绑扎在木柄上作武器,但此玉璋是仪仗之器。台湾学者称它为“玉琰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