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1.提高了基地县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全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提高了基地县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全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由于农业技术推广、良种繁育、农机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基地县的科学种田水平,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商品粮基地县的粮食产出功能不断增强,粮食单产水平显著提高,总产稳定增长。“七五”期间,全省28个商品粮基地县的粮食平均亩产由“六五”期间的225公斤,上升到324公斤,增长27%;粮食总产由576亿公斤增加到774亿公斤,共增产198亿公斤,增长34.4%。在28个商品粮基地县中,1983—1985年建设的6个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的粮食增长幅度尤为突出。1990年,这6个县的粮食平均亩产已由建设前的1982年的319公斤提高到457公斤,增长43. 34%;粮食总产达到91. 9亿公斤,比建设前的1982年翻一番还多,占全省粮食总产的比重,也由1982年的40%提高到49%,提高了9个百分点。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七五”期间全国100个粮食生产强县中,吉林省有9个县(市)榜上有名。这9个县(市)全部为商品粮基地县。其中公主岭、榆树、扶余、梨树、农安和德惠6个县(市)分别名列1、2、3、5、9、11位。位于百强之首的公主岭市,从1983年到1990年8年的基地建设期内,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总产量以每年7.8%的速度递增,其中有4年突破15亿公斤。1990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6. 8亿公斤,比基地建设前1982年增产7. 57亿公斤,增长81.8%。商品粮基地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自实施商品粮基地建设以来,全省粮食总产以每年8.3%的速度递增,8年内连续登上了100亿公斤和150亿公斤两个台阶。1990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204.6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82年翻了一番。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