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肃省河西走廊地下水分布规律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甘肃省河西走廊地下水分布规律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1983年12月由甘肃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范锡朋等人完成。报告全面阐述了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河西走廊由一系列中新生界构造——地貌盆地组成。通过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 南北方向同属一个河系的两个或三个盆地的水资源联结成统一的 “河流——含水层”系统。这一基本思想对于该地区以后的水文地质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报告认真研究了盆地各主要含水层地下水的补径排过程, 对河西走廊主要含水层系——中上更新统一全新统含水层的岩性结构及其导水性、储水性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划分出单一型、双层型和多层型3种基本含水层类型。定量评价了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系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计算了河西走廊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将河西走廊平原区划分为三类七型宜井非宜井的 “地下水开采条件基本类型”;对地下水资源开发程度很高的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也作了有益的探讨。该报告所阐述的问题和见解, 不但对河西走廊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生产有重大实际意义, 而且对我国西北其它干旱地区有示范作用, 是一份有较高科研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1986年,该报告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