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百善孝为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儒学中的重要伦理观念。《孝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认为孝是天经地义的,是人类品德中最美好,最重要的一种。儒学注重调节人际关系,要求子女服从家长,尊敬家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大肆宣扬孝道,却有另外的目的,家庭宗法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家庭内部的宗法关系是封建国家等级关系的依据,父子之间的上下、主从、尊卑关系是君臣、君民关系的最初模型,只有在家尽孝的人,才可能对封建君主尽忠,提出“父叫子死,子不得不死”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结论。这样,调节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的“孝道”,就成了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维护皇权的重要理论工具,“孝”字也就失去原本的含意,对孝的要求也就发展到荒谬绝伦的地步。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界对“愚孝”进行猛烈抨击,目的就是在于唤起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反对愚忠和盲从。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