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21 大濩成汤的乐舞。在夏之前是禅让制,夏以后是子孙世袭,历经500年,夏桀无道成汤起而代之。成汤是明君,伊尹是贤相,反夏桀残暴而行仁政。伊尹制乐《大濩》宣扬成汤的仁爱之道。《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夏桀无道,暴虐万民,侵削诸侯,不用轨度,天下患之。汤于是率六州以讨桀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宁,汤乃命伊尹作《大濩》,歌《晨露》。修《九韶》、《六列》,以见其善。”这个舞蹈表达了成汤以善治天下的精神。《韩诗外传》:“汤作濩,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测隐而爱仁,闻其徵声使人乐善而好施,闻其羽声使人恭敬而好礼。” 大濩远古时期的一种乐舞,周六舞之一。传说夏桀无道,天下患之,汤于是率六州之军前往讨伐,“功名大成、黔首安宁,汤乃命伊尹作为 ‘大濩’ 歌 ‘晨露’”,用以庆祝灭夏的胜利,“以见其善” (《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因成汤承衰而起,救护了万民,使天下人各得其所,故又称 “大护”。整个音乐宽厚温和,《韩诗外传》 曰: “汤作濩,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爱仁。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施,闻其羽声使人恭敬而好礼。” 一说 “汤之救旱也,乘素车白马,著布衣,身婴白茅,以身为牲,祷于桑林” (《尸子》 (辑本))。“祷于桑林之社,天油然作云云,沛然下雨,岁则大熟,天下欢洽,岁作桑林之乐,名曰 ‘大濩’。” (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 商时大濩是一种祭祀氏族先祖的图腾舞蹈,属武舞。至周朝主要用于祭祀先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