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社会化过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社会化过程shehuihua guocheng

人通过社会学习而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对这一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社会化过程,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学习过程。但是, 一个人取得社会成员资格,具备在社会中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不需要一辈子。因此,狭义的社会化专指人从出生到青年期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是随着人的生理、心理的成熟,社会生活的不断深化而逐步深入的。具体可以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少年期、青年期、继续社会化阶段。
婴儿期社会化,指人从新生儿到3岁的社会化阶段。这个时期的社会化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内容主要是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婴儿的生理、心理素质的发展还不完备,需要父母及其他养育者从各个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在与父母的相互动作、传递表情及对动作、表情意义的理解的过程中,婴儿开始了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认识。1岁以后,儿童开始学话,象征性动作逐渐被语言代替,表明儿童对社会生活的认识逐步深化。语言扩大了他们与社会沟通的范围,提供了进一步社会化的条件。到2、3岁,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及外界事物的关系,认识到自我的存在。自我意识的出现,增强了儿童的独立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幼儿期社会化,指人从3岁到6岁的社会化阶段。这时期,人的个性倾向开始初步形成,心理活动仍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抽象概括的能力较差,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应还不发达。较之婴儿期,儿童的词汇有所增加,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也在增强,从口头语言逐步向书面语言过渡。这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对事物的评价上,开始从轻信别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地去评价,到了幼儿期后期,评价的标准比较确定,开始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进入到对内心品德的评价,从比较笼统的片面的评价到全面的细致的评价。游戏活动是这一阶段社会化的重要形式。儿童从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动作逐步转向有目的的活动,从与玩具进行游戏到相互之间进行游戏,表明游戏活动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也表明他们学习社会生活,领会社会规范的活动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学龄初期社会化,指人从6岁到12岁的社会化阶段。社会化进行至此,较前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形式看,由组织性、强制性较差的家庭、幼儿园教育变为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强制性较强的学校教育;从内容看,开始了对儿童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系统教育。因此,这一时期是有计划、有意识地促使儿童参加范围更大的集体生活,加速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少年期社会化,指人从12岁到15岁的社会化阶段。至此,社会化又有了新的发展。首先,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他们逐渐能够自觉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个性和品德。其次,世界观开始形成,对自然界、社会及道德规范有所认识,并开始评价周围事物,有了一定的价值观念。再次,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教育下,逐渐树立起自己的理想,明确了生活目标。不过这些理想和目标还是模糊不清、变幻不定,甚至是脱离实际的。
青年期社会化,指人从14岁到18岁或20岁左右。这是狭义社会化的最后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人进入青年期,开始从心理上摆脱大人的监护,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喜欢独立思考、富于探索精神;逻辑思维的辩证性、批判性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对各种事物的分析、批判能力明显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能够用较正确的观点来观察、解剖自己,对自己的过失,不仅能认识到不良后果和恶劣影响,还能从思想上检查产生过失的根源。同时,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开始认识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明了各种科学知识的统一性,从而在诸多概括出来的规律中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观点和体系。人所以能在青年期完成社会化,不仅由于生理、心理上趋于成熟,更是广泛涉猎社会,受到全面、系统的社会教化的结果。
继续社会化阶段,包括成年期和老年期。人经过青年期,社会化任务基本完成。但社会在不断地变动,尤其在科学技术、生产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生产技术、社会结构、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都在变化,这就要求人们在青年期之后,继续社会化,即通过不断的社会学习,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人到成年,要经历人生道路上的几个重要里程,就职及职业变动、结婚生子管理家庭,需要扮演新的角色。新的生活、新的角色扮演给成年人提出了社会化的新任务。只有完成这些新任务,成年人才能获得创造力,而不至于在今后的生活中裹足不前。人进入老年,生理、心理、社会生活都出现很大变化。能顺利完成这个阶段社会化的老人,承认现实,接受新的生活;相反,则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失调、心理上的不平衡。

社会化过程

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发展,并形成适应社会的个性、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等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许多社会科学家认为早期社会化是决定儿童日后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生活参与程度的关键因素。德尔克海姆和弗洛伊德认为,职责、情感、义务和爱好是品德获得问题的中心要素,因此他们强调社会化过程中个体与父母交往的重要性。但米德和皮亚杰等人比较重视道德社会化的理智方面,即道德推理和道德判断,因而他们强调与同伴交往的重要性,把与同伴的交往看成是个体发展其原则性、合作精神的途径。社会化过程不是个体消极接受社会影响的单向过程,个体接受社会影响的同时,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因此社会化过程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shehui hua guocheng

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也就是培养出自立于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并使之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成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有着各自特定的内容和任务。这些任务可包括:选定生活目标,培养价值观念,传授生活知识和技能,教导和学习社会生活上各种行为规范,培养社会角色等。在儿童时期,社会化过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获得参加社会生活的资格。但这个过程并未就此结束,还需要随着社会发展, 随着新问题的出现不断进行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总之,社会化过程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历程, 是人的终身的课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