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关于“借智”的问题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关于“借智”的问题

在邓小平人才理论中还有一点是很突出的,那就是 “借智” 问题。1983年邓小平从江苏等地考察回京后,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说: “江苏从一九七七年到去年六月期间,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 其中一条原因 “是依靠了上海的技术力量。”“江苏吸收了不少上海的退休老工人。这些老工人有本事,请来工作花费不多,只是给点工资,解决点房子,就很乐意干,在生产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计划体制下的人才分配包办制,使得分布不均,使用不力。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江苏的做法,也就提出了一条国内不同地区、部门之间 “借智” 以谋求发展的新路子。另一方面,是向国外 “借智”。对这个方面,邓小平更为重视。以 《邓小平文选》 第3卷中,就专门有一篇题为: 《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他说: “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 这是因为 “搞现代化建设,我们既缺少经验,又缺少知识”,所以 “不要怕请外国人多花几个钱”。而且在方法上可以灵活,“他们长期来也好,短期来也好,光为一个题目来也好。请来之后,应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外国专家辛劳工作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
在对外 “借智” 方面,邓小平还十分重视派遣留学生和吸引留学生回国工作。他在1992年南巡讲话时,明确指出: “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后妥善安排。这个政策不能变。” 正是在邓小平的一系列谈话精神指导下,我国引进外国专家和留学生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管理科学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国家对留学生工作更加明确了 “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 的十二字方针,正因为这一方针深入人心,许许多多的留学人员纷纷回国效力,开始形成智力双向交流的良性循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