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祀三公山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祀三公山碑

东汉安帝元初四年(公元117年)。石质。此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据清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六尺九寸五分,广二尺五寸。”元廼贤《河朔访古记》云:“三公神庙,在元氏县西北三十里封龙山下,榜曰:‘天台三公之庙’,庙有《汉三公山碑》一通。”即指此碑。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元氏县令王治岐重新访得,始有拓本行世。今在元氏县西北封龙山下。此碑书体在篆隶之间。碑文10行,行17字至20字不等。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评三公山碑:“此刻虽是篆书,乃是由篆入隶之渐,减篆之萦折为隶之迳直。”刘熙载的《艺概》:“《祀三公山碑》,篆之变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碑体皆方扁,笔意茂密”,“缪篆别有《三公山碑》、《是吾》、《戚伯著》之瑰伟,”“《三公山》为西汉分书之宗”。梁启超《碑贴跋》:“以隶势作篆”。《祀三公山碑》的字体在篆隶之间,又称“缪篆”。与瓦当文字、汉印文字同属一个流派。笔画由秦篆的圆转,变为汉隶的方折,书风古劲而茂密。从《祀三公山碑》众多的变格结体,敛纵随心的造型结构中,给人留下了独具风格的艺术风采。在书法史上具有研究价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