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神韵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神韵说

清王士祯的论诗主张。神韵指蕴藉含蓄、清淡平远,不即不离,只可神到意会,无法指实言传的艺术境界。士祯将皎然、司空图、严羽等求含蓄、重韵味,反对把诗写得太实、太执着的理论作进一步发展,创为神韵说,风行一时。

神韵说

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清王士祯首倡。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达近百年之久。王士祯之前,虽有许多人提到过神韵,但还没有将它看成诗歌创作的根本问题,而且神韵的概念也没有固定的、明确的说法,只是大体上指与形似对立的神似、气韵、风神一类内容。至王士祯才将它做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提出。从神韵说的要求出发,王士祯对严羽的“以禅喻诗”深表赞许,他说:“严沧浪(严羽)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维)、裴(迪)《辋川绝句》,字字入禅”,“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磨得髓,同一关捩”,“诗禅一致,等无差别”,而最好的诗歌,就是“色相俱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逸品”。(《带经堂诗话》)从诗歌反映现实又不应太执著于实写这一点讲,他的诗论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从根本上说,他是以远离现实为旨归的。从神韵说要求出发,王士祯还强调创作过程中“兴会神到”的重要性;强调冲淡,超逸和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正因如此,故他选编《唐贤三昧集》,竟不选李白、杜甫的诗。在王士祯之前,由于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言必汉唐,造成了诗走向肤廓、貌袭的流弊,而公安派矫正前后七子之失,其弊又流于浅率。王士祯企图矫正两派之失,提倡神韵说,但由于片面强调空寂超逸、镜花水月的境界,导致了诗歌走上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抹杀了诗歌的积极的社会作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