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科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科班旧时训练戏曲艺徒的机构。大都是民办。着重从小锻炼基本功,主要传授技艺,通过频繁的舞台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技。多不设文化课。 科班旧社会培训戏曲艺人的民办教育机构。培训期限一般在7—10年。我国过去采取师徒相传的个体培训方式,使用口传心授的教练方法。大多是“投师学艺”与“艺学家传”的途径。由于没有正规的戏曲学校,不便于培养出配套的全堂角色,更难适应演出的需要,影响舞台艺术的发展。只得从科班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中,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培训方法。如规模较大、历史较为悠久的童年演员科班,有京剧喜连成(后改为富连成)、斌庆、长春、鸣盛、三乐(后改正乐)和崇雅社女子科班。许多地方剧种都有类似科班,如西安易俗社的秦腔科班,也是以从小打好技术基础为主,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来提高学员艺技能力的,曾培养不少优秀演员。凡正式参加“科班”学艺的,统称“坐科”。 科班旧社会培养戏曲演员的教育机构。大多是民办。培养期限一般为7~10年。16世纪明嘉靖(1522~1566)时昆曲形成后,江南一带开始有科班。清末民初,相继出现了规模较大的专门培养童年演员的科班,最有名的是叶春善主持的喜连成(后改富连成)科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