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秦州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秦州

古行政区名。据《晋书·地理志》,魏始分陇右置秦州。刺史领护羌校尉。中间暂废。“泰始五年(269 ),又以雍州陇右五郡及凉州之金城、梁州之阴平,合七郡置秦州,镇冀城(今甘肃甘谷东)。”太康三年(282)罢,七年复立,镇上邽(今甘肃天水市)。统略阳、天水、南安、陇西、武都、阴平六郡。辖境东起今甘肃庄浪、清水及陕西凤县、略阳,南达四川平武,西至甘肃临潭、迭部,最远一线至青海贵德,北至甘肃榆中、静宁。后渐缩小。北朝时,秦州统天水、略阳、陇西三郡。唐秦州管陇城、清水、上邽、成纪、伏羌五县。北宋秦州辖陇城、清水、成纪三县。有时仅称上邽为秦州。

秦州

三国时期魏国设置的行政区。此后历代沿置,其间或改或复,至清代仍为秦州。《晋书·地理志上》:“秦州:安《禹贡》本雍州之域,魏始分陇右置焉,刺史领护羌校尉,中间暂废。及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又以雍州陇右五郡及凉州之金城、梁州之阴平,合七郡置秦州,镇冀城。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罢秦州,并雍州。七年,复立,镇上邽。统郡6,县24,户32100。”

秦州

❶古州名。三国曹魏黄初(220—226年)初年,分雍州,在陇右秦人发祥地置秦州,治冀县(今甘谷县),领陇西、南安、汉阳、广魏4郡,大致为今定西市安定区,静宁县以南,清水县以西,陕西凤县、略阳,青海黄河以南贵德以东地区。不久废。西晋泰始五年(269年),又置秦州,治天水郡冀县,领陇西、南安、天水、略阳、武都、阴平、金城6郡。“秦州领域,在晋至广”。太康三年(282年),秦州并入雍州。太康七年(286年),复置秦州,秦州州治、天水郡治,均移至上邽(今秦州区)。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前赵、后赵、前秦、前凉、后秦、仇池、北魏先后据秦州。(南北朝时期,秦州之名杂出,有仇池南秦州,有江南秦侨聚集地秦州,还有汉中遥领秦州。)隋大业三年(607年),秦州改称天水郡。
❷古州名。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秦州,治上邽(今秦州区),领上邽、成纪、秦岭、清水4县,相当于今秦州区、麦积区和秦安县、清水县。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秦州大地震,州城被毁严重,秦州移治成纪敬亲川(今秦安县郭嘉镇一带)。天宝元年(742年),州治还上邽。宝应元年(762年)后,秦州被吐蕃占据。大中三年(849年),唐收复秦州,州治再迁成纪。五代,前蜀秦州领成纪、清水、长道3县及11镇;后唐、后晋、后蜀、后周秦州领成纪、清水、陇城、天水、长道5县。北宋初,陕西路秦州领成纪、天水、清水、陇城4县和伏羌、甘谷、堡川3城及太平监,辖境相当于今秦州区、麦积区和秦安、清水、甘谷、张家川及通渭、会宁等县。南宋绍兴初年,秦州陷于金。绍兴和议后,秦州“大半予金”,有“四汉(宋)六番(金)”之说。金代,秦州先后属秦凤路、熙秦路、凤翔路,领成纪、冶坊、甘谷、清水、鸡川、西宁、陇城、秦安8县。元代,陕西行省巩昌总帅府秦州,领成纪、清水、秦安3县,辖境相当于今秦州区、麦积区和秦安、清水、张家川等县。明代,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巩昌府秦州,领秦安、清水、礼县3县;废成纪县,其地由州直属。清康熙八年(1669年),秦州属甘肃布政使司巩昌府。
❸古州名。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格为甘肃直隶州,治所在今天水市秦州区,领两当、秦安、清水、徽县、礼县5县。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新置三岔厅,直隶秦州领5县1厅,州判驻三岔厅(今麦积区吴砦)。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以秦州直属区置天水县。

秦州

曹魏时所建。《晋书·地理志》,魏文帝分陇右为秦州。中间暂废。至晋武帝秦始五年269年复置秦州,镇冀城,即今甘谷县。太康三年(282年)罢秦州,并入雍州。太康七年,复立秦州,州治移于上邽,即今天水市。统郡6,县24。大多因袭汉代郡县。陇西郡, 统襄武、首阳、临洮、狄道4县,郡治在曹魏时由狄道移治襄武,即今陇西县,西晋因之。南安郡, 统道、新兴、中陶3县, 郡治道。天水郡, 统上邽、冀、始昌、新阳、显新、成纪等6县,郡治上邽,即今天水市。广魏郡,曹魏置,西晋更名略阳郡,郡治临渭,在今天水北道埠。统临渭、平襄、略阳、清水4县。武都郡,统下辨、河池、沮、武都、故道5县,郡治下辨。阴平郡,统阴平、平武2县, 郡治阴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