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秦筑长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秦筑长城

秦代抵御匈奴的边防城墙,史称“万里长城”。战国时期,燕、赵、魏为防止匈奴侵扰,在北方修筑长城。秦于公元前四○八年(秦简公七年)修“堑洛”以防魏;前三二四年(秦惠王更元元年),“筑上郡塞”以防赵;秦昭襄王时,在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防匈奴。此段长城西起临洮,向东而北于今陕西安塞县境分两支:一支止于上郡肤施附近;一支达内蒙托克托县十二连城附近黄河岸旁。秦并六国后,始皇三十二年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匈奴出阴山,收河南地。翌年起,三次徙民开垦经营及戍守,同时命蒙恬军修筑长城,至秦始皇三十三年止。自秦二世元年,王离又筑长城,至二世二年,因农民战争而止。前后共七年。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沿黄河,依阴山,经蒙古草原,蜿蜒曲折,全长二千五百余公里。在秦、赵、燕原有长城基础上修茸、增补、新筑,并将长城大大向北推进。“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并置亭障以逐戎人。”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为包头一段,位于包头市固阳县城内之秦长城,约九十公里。大都用石块垒砌、平地用土夯而成,平均高度在4—5米,基宽4—6米之间。凡重要关隘、高岗设置烽台和城障。烽台用土筑或石垒,一般呈方形,边长150多米,只开一南门以供出入。有些地段至今完好无损。同时还拆掉中原诸国间之互防长城。“万里长城”象征着我国古代悠久文明,对保障内地人民安定生产和生活、发展经济,保卫首都咸阳,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是世界奇迹之一。但也给劳动人民造成极大负担。“死者相属,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