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立克次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立克次体Rickettsia

一类具有典型细菌细胞壁、无鞭毛、革兰氏阴性、多型态的微生物。美国学者立克次(H. T. Ricketts)首先发现落基山斑疹热的病原微生物,后在研究斑疹伤寒时受感染而死,为了纪念他,将这类微生物命名为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比细菌小,但极少能通过细菌滤器。一般呈杆状、拟球状或双球状,偶尔呈丝状; 在不同的寄主或不同的发育阶段可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大小。不运动,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存在于寄主的细胞质或核中,有时也存在于寄主细胞外。细胞结构与细菌相似,有细胞壁与质膜,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颗粒状的细胞质与丝状的核质,细胞含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以及不完全的代谢酶系。
立克次体是节肢动物的专性寄生或共生物,有的则以节肢动物为媒介传染给人或其他脊椎动物,其中不少种类可引起寄主患病。立克次体一般不能在培养基上生长。
立克次体科(Rickettsiaceae)分三个族,即立克次体族(Rickettsieae)、埃利希体族(Ehrlichieae)和沃尔巴克体族(Wolbachieae)。前二者能使人类、家畜及其他脊椎动物患病,如人类的斑疹伤寒。沃尔巴克体族的成员不侵染脊椎动物; 包括立克次小体属(Rickettsiella)、沃尔巴克体属(Wolbachia)等。对昆虫致病性较强的是立克次小体属,它的代表种是日本丽金龟立克次小体(Rickettsiella popilliae)。主要侵染蛴螬的脂肪体,并产生大量双折射性聚合晶体,最终导致寄主死亡。罹病幼虫呈蓝色,故称“蓝病”。经口感染的蛴螬,发病时间长达数月之久。鳃角金龟甲等鞘翅目昆虫幼虫所患的一种劳希病也是这种立克次体引起的,曾在双翅目和鳞翅目等多种罹病昆虫中分离到该病原体。
沃尔巴克体属的一些成员存在于寄主昆虫的生殖细胞中,能引起寄主不育,携带这种立克次体的库蚊、伊蚊、粉斑螟和苜蓿象虫等昆虫的不同种群间的杂交可能导致胞质的不相容。
立克次体的寄主专化性较弱,如昆虫的立克次小体经人工接种能感染哺乳动物致死,故应引起特别注意。

立克次体

微生物的一类。美国病理学家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s,1871—1910)首先描述,故名。多寄生于啮齿动物体内,以节肢动物(蚤、蜱等)为传播媒介,引起人类疾病,如斑疹伤寒、恙虫病和Q热等。参见“生物”中的“立克次体”。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