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端木蕻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端木蕻良1912—DuanMu Hongliang现代作家。原名曹京平,曾用笔名黄叶、叶之林等。辽宁省昌图县人。 端木蕻良1912—著名作家。中国共产党党员。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笔名叶之林、罗旋、曹坪、金永霓、荆坪、红楼内史等。满族。辽宁省昌图县人。早年担任《南开双周》主编,倡议、创作、刊登新文学作品,并与同学组织“新人社”,创办《人间》和《新人》杂志。1932年秋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不久即参加了 “北方左联”,负责编辑《科学新闻》。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又参加了“一二·九”运动,翌年初到上海。“八·一三事变”后流亡到武汉、临汾、重庆等地,先后在临汾民族革命大学、重庆复旦大学任教。1940年初去香港,编辑《大时代文艺丛书》,又创办《时代文学》杂志。1949年回到北京,先后任北京文联创作部副部长、出版部副部长、副秘书长等职。现为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憎恨》、《大江》、《新都花絮》、《曹雪芹》; 改编小说 《蝴蝶梦》、《女神》、《步飞烟》;改编的京剧 《红拂传》和话剧 《林黛玉》、《晴雯》; 创作的评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罗汉钱》 及京剧 《除三害》、《戚继光斩子》等。 端木蕻良1912~1996现当代小说家。原名曹京平。辽宁昌都人。有黄叶、罗旋等笔名。少年时在南开中学读书。曾组织进步社团,出版文艺刊物。193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时,加入北平左翼作家联盟,并开始创作。1933年写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深刻揭露了贵族地主残酷剥削压迫农牧民的种种罪恶,鲜明地展现了“九一八”前夕东北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1936年创作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大地的海》,描写了组织起来的农民群众对日寇侵略者进行的英勇顽强的斗争。此外还写有《鸶鹭湖的忧郁》、《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粥》、《遥远的风沙》、《憎恨》等眷恋乡土和人民的短篇小说。1942年又写了长篇小说《大时代》。他的作品以辽阔的草原为背景,场面宏大而文笔细致,富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建国后曾任北京市文联创作部副部长等职。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京剧剧本及长篇小说《曹雪芹(上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