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竹马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竹马舞竹马舞,即跳竹马,也称“马灯舞”,是一种灯彩歌舞。淳安跳竹马起源于明代,相传与元末起义领袖朱元璋有关。据说,朱元璋的军队在淳安万岁岭一带与元兵打仗。仗虽胜了,但朱元璋的坐椅却在这次战斗中战死了。为了纪念这匹神马,淳安百姓们使用竹篾制成了竹马,以后,淳安百姓逢年过节用作祭供祖宗。 竹马舞民间舞蹈。也称竹马会、跑竹马等。流行于辽宁省义县、营口、清源县一带。多在春节期间随秧歌队一起表演。竹马舞历史悠久,自河北传入至今已有二百多年。表演时,舞者扮演戏曲故事中的各种角色,以跑阵式表现骏马驰骋。舞者上半身表演不同人物骑马的姿态和表情,下肢则模拟马的各种神态动作。上下律动不同,却要配合协调。各地竹马舞表演形式基本相同,只是表现内容不一。义县竹马舞表演“银宗娘娘行围狩猎”,营口县竹马舞则表现王昭君远去塞外,长途跋涉的情景。竹马舞的伴奏,由唢呐、鼓、铙、钹、锣等打击乐器组成,配以秧歌曲牌“柳青娘”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