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管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管同1780—1831清散文家。字异之,江苏上元(今南京)人。道光举人,姚鼐弟子,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其文刚健清新,简洁明快,姚鼐谓为“得古人雄直气”。有《因寄轩文集》、《孟子年谱》等。 管同管同1780—1831字异之,江宁上元(今南京)人。近代散文家。著有《因寄轩文集》。他与梅曾亮同乡,又俱为姚鼐之高足,二人交往甚密,其文学主张亦相类,同循姚氏轨辙。他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学理论,将儒家之道、道学家之理视之为文学的根本。他说:“取道之原,六经其至极也,”(《与友人论文书》)并认为封建社会中的文人,不在这方面下功夫则是愚蠢的:“士生于世,上之不能修孔、颜之德”,“其亦可谓愚也夫!”(《方植之文集序》)因此,加强这方面的修养、锻炼是至关重要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他特别强调了文与气的问题,发展了孟子、韩愈、苏轼等以来的养气说,以为气有阴阳,文分刚柔,而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他更重视阳刚之气的重要,“圣贤论人,重刚,而不重柔,取宏毅而不取巽顺”,“舍刚大而言养气,不可以为养气也。”(均见《与友人论文书》)他认为这种“气”可以塞乎天地之间,“要获得它非加强内养不可,有了它“如此则学成,而其文亦随之以至矣。”(同前)可见,他把养气看成创作的保证,所谓“舍养气而专言为文,不可以言为文也。”从而进一步地丰富了我国古代文论中养气说的内涵。 管同1780—1831字异之,上元(今江苏南京)人。道光五年(1825)举人,入安徽巡抚邓廷桢幕。工诗散文,为姚鼐著名弟子之一,是姚鼐之后桐城派的重要作家。然颇能自立,论学之作,往往直言其师之失。其文刚健清新,简洁明快,长于议论,时有卓见。所撰《拟言风俗书》、《拟筹积贮书》、《禁用洋货议》等,纵论天下大计,指陈弊端,颇中肯綮,传诵一时。著有《因寄轩文集》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