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细菌性痢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细菌性痢疾xijunxingliji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菌痢。本病终年都可发生,多流行于夏秋两季。6个月以上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其次为青壮年。痢疾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体短小,无鞭毛,不能活动。分类学上属肠杆菌科,志贺氏菌属,有4个群。痢疾杆菌不耐热及干燥,日光照射30分钟即死亡。但耐寒力强,在阴暗潮湿及冰冻环境下能存活数周,在蔬菜食品上能活1~2周。新洁尔灭、来苏儿、过氧乙酸等,可以迅速杀死痢疾杆菌。菌痢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痢疾杆菌从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中排出,通过手、食物、饮水、餐具及苍蝇、蟑螂等媒介而传染。本病主要病变为结肠粘膜弥漫性炎症。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各菌群之间无交叉免疫。即由某一菌群引起菌痢的患者,不能产生对其他菌群的免疫力。菌痢潜伏期为1~7日,多数为1~2日。临床主要症状是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大便带脓血等。菌痢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菌痢病情的轻重程度相差很大,可分为普通型、轻型和中毒型等。其中,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高热(可达40℃以上)、寒战,并出现面色青灰、脉博细速、血压下降、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状。对中毒型患者应迅速采取治疗措施。反复发作,病程超过两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菌痢。预防菌痢应采用综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同时要加强垃圾、粪便、饮水和食品的管理,消灭苍蝇、蟑螂。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败与变质食物。青少年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病人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急性典型病人,排便次数多、排菌量大,故传染性强。急性非典型病人,症状轻,易被误诊、漏诊,故具有较大的传播作用。病后带菌现象较普遍,呈间歇排菌,也是主要的传染源。痢疾杆菌可通过食物、水、生活接触和媒介苍蝇等途径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病后仅有暂时的免疫力,可重复感染。症状表现: 细菌性痢疾xijunxing liji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病人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急性典型病人,排便次数多、排菌量大,故传染性强。急性非典型病人,症状轻,易被误诊、漏诊,具有更大的传播作用。病后带菌现象较普遍,呈间歇排菌,也是主要的传染源。痢疾杆菌可通过食物、水、生活接触和媒介苍蝇等途径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病后仅有暂时的免疫力,可重复感染。症状表现: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夏秋季多见,经口感染。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中毒性菌痢有休克、昏迷、惊厥等症状。根据不同临床类型采取对症处理、抗生素应用、抗休克等相应措施。预防应着重于粪便消毒处理,注意饮食卫生。加强对病人及带菌者的管理。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在湖南流行已久,民国时期其发病率仅次于疟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病的发病率仍较高,多年居主要传染病的第二、三位。1950~1980年平均年发病率为261.34/10万,1985年为182.88/10万,1991年为94.63/10万,1994年为33.78/10万。据省卫生防疫站调查,其病源菌以福氏为主,宋内氏次之,志贺氏及鲍氏菌再次之。湖南菌痢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水和食物被污染,尤以水型暴发更为常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