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经济援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经济援助用提供资金、商品和技术援助来加强同别国友好合作关系或利用这种援助扩大本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增进本国利益。二次大战后,两个超级大国均凭借较高的发展水平和较强的经济实力,以附有各种政治条件和能赋予援助国特殊利益的经济援助达到攫取霸权的外交战略目标。50年代初,美国经济援助重点在欧洲,目的是要“增强自由世界的共同安全”和推行美国的外交政策。60年代美国将经济援助的重点转向亚洲国家,目的是要促进这些国家的“亲西方倾向”,增进“更具体的美国利益”,并使受援国“接受美国关于国际争端的观点”。80年代以来,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经济援助成为在社会主义国家推进“民主”、“自由”、“人权”,实行和平演变的杠杆。中国政府一向把支持、援助亚非拉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当作一项基本政策和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1963年末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亚非13国期间宣布了中国对外援助8项原则: 即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不附带任何条件,不要求任何特权,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独立发展道路,以无息或低息贷款,以最优质的设备和物资提供援助等,为开发新型的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范例。60年代以来,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发展援助将援助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责任,《联合国第二个发展10年》提出发达国家应将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资金主要以官方发展援助的形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第三个发展10年》将援助最不发达国家作为新的国际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成为发达国家不可推卸的义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