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美芹十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美芹十论兵书名。作者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宋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历任知州、提点刑狱,安抚使,官至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于铝山(今属江西)。乾道元年(1165年),奏《十论》一卷。分析宋、金形势,提出抗金主张。其中审势、察情、观 美芹十论一卷。旧本题宋辛弃疾 (1140—1207)撰。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齐之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并起。有耿京者聚兵山东,辛弃疾为掌书记。耿京被害后,辛弃疾率人趋金营缚叛徒以归。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 《九议》并 《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等等,甚为完备。因当时朝廷主和,其议未被采纳。其后宦海沉浮,抗金之志终不得伸,胸中不平之气一寄于词,有《稼轩集》行世。其事具 《宋史》本传。此书十论,皆论恢复之计。《审势》、《察情》、《观衅》三论,述南北形势、敌我双方之情,说明敌之可胜。其《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详战》七论,述具体抗金措施,言详事备,语多精论。如提出寓兵于农,组织民兵,加强训练,既可为兵守土,又不废农时等,皆为切实可行之策,惜不为柄政者所纳。卷末又载《上光宗疏》一篇,《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疏》一篇,《论江淮疏》一篇,《议练民兵守淮疏》一篇,《四库提要》谓后人所附入。又 《四库提要》云:然史不言弃疾有此书。考 《江西通志》载临川黄兑,字悦道。尝献《美芹十论》、《进取四论》云云,疑此书为黄兑书,后人伪题辛弃疾名。考今本《宋史·辛弃疾传》,史传明载弃疾有 《美芹十论》,则旧本所题不误。未知 《四库提要》所据为何?此书清代由法式善、辛启泰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收入 《稼轩集抄存》。清刻本,辽宁省图书馆有藏。近刊入《中国兵书集成》第七册 (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出版)。 美芹十论辛弃疾所著的军事论文。写成于 1165年。共包括《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十篇论文。前三篇主要论证了金国外强中干的情况,认为金人不但不可怕,而且还有“离合之衅”可乘;论文的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扩充实力,加强作战准备,以便能抓紧时机完成恢复大业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并且作了具体规划。首先,他认为必须破除士大夫之间“南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的谬见;其次,他主张把从北方来归的军民安置在两淮,分为保伍,加以训练,无事时是力田的农民,有事时便成了抗敌的兵将。这样南宋政府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都可以加强;最后,他主张要主动地“出兵以攻人”,不要被动地”坐而待人之攻”;要进而战于敌人之地,不要退战于自己之地。但主动进攻应避免“浪战”。因而他更具体地提出,出兵攻金应先从“其形易,其势重”的山东入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