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老君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老君洞位于城南2公里处。传春秋时老聃南行至此,缘“山石离奇,溪源清邃”,“不复西渡流沙”而隐于此,后身化洞中老君石“晏坐其间”。县志载“宋太宗颁御书百二十轴藏于洞内”,南宋词人张孝祥为此特书“天下第一真仙之岩”,故又名真仙岩。自融江西岸溯溪泛舟而上,樟荫丛中一大“虎口”,乃老君洞之“水月洞天”奇景。洞口高广30余丈,现重建寿星庙之屋檐从洞口飞出,颇为壮观。洞前原有两宋石桥,寿溪蜿蜒穿越。洞中钟乳悬垂,怪石嶙峋,雾气腾绕,琼浆晶莹。明刘昭汉诗赞:“波翻石坞珠光碎,月映寒潭玉镜圆。半壁空灵虚世界,千层叠翠欲飞仙。”徐霞客曾慕名在洞宿13天。洞内今存宋碑刻17处,尤以《元祐党籍碑》最著,为南宋元祐党人沈千曾孙沈所刻。 此碑全国仅存两块,另一块在桂林龙隐岩。 老君洞道教官观。在重庆市南岸区。又称老君山、古涂洞。原为佛寺,名广化寺,唐代初建。明万历九年(1581年)改建为道观,名“太极宫”,旋改名为老君洞。先后建有九重殿宇,且多巨松古柏,惜古树在1958年“大跃进”中多被斫毁,“文化大革命”中破坏尤甚。现仅存正殿、三丰殿和斗姆阁。 老君洞又名灵城岩,位于广西融水县城南2.5里处。据县志记载,宋太宗曾颁御书一百二十轴藏于此洞内。因张孝祥书为“天下第一真仙之岩”,故又称真仙岩。岩洞高宽100多米,可容数层楼房。削壁临空,云气接天。有溪流穿山而去,清波自洞中涌出。溯溪入洞,钟乳悬垂,石笋如林,万千景象。古时文人墨客题刻满壁,尚存宋碑17处。其中有“元祐党籍碑”,为全国仅存的两块之一。由洞内望后山洞口景象最幽,恰如登月,誉为“水月洞景”。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