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尸分类:【传统文化】 道教观念中作祟于人体的三神(或三虫)之合称。亦称“三彭”、“三虫”。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道家有言三尸,或谓之三彭,以为人身中皆有是三虫,能记人过失,至庚申日。乘人睡去,而谗之上帝。故学道者至庚申日,辄不睡,谓之守庚申;或服药以杀三虫。”关于“三尸”各自的名称,说法不一。道书《太上三尸中经》云:“上尸名彭倨,在人须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则云:“三尸一日三朝,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脏;下尸血姑,伐人胃命。” 道教用语。指人身上的三尸神,又称三彭、三虫、三灵。《云笈七签》:人身有三尸神即三虫,上尸名彭倨,又号青姑,好宝物,令人陷昏危;中尸名彭质,又号白姑,好五味,增喜怒,轻良善,惑人意识。下尸名彭矫,又号血姑,好色欲而迷人。三尸欲人速死,是谓邪魔,常以庚申日上白天曹,下讼地府,述人过误,故宜守之勿使出。葛洪认为,“三尸说”始见于《易内戒》等纬书中。三尸无形,实际是灵魂或鬼神的同类。目的是夺人性命,若服用小丹、羡门子之丹、雄黄、丹砂等药物,则能制服三尸。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道家有言三尸,或谓之三彭,以为人身中皆有是三虫,能记人过失,至庚申日,乘人睡去,而谗之上帝。故学道者至庚申日,辄不睡,谓之守庚申;或服药以杀三虫。”《道藏》中驱三尸之法有五百多种,如庚申之夜禁止夫妻同衾,禁食荤腥、五辛等。除守庚申外,还有念咒、服药、用神符等。唐代盛行守庚申驱三尸。公元1265年高丽元宗太子亦守庚申除三尸(见《高丽史》卷26)。《中黄经》:“三尸虫,一者上虫居脑中;二者中虫居明堂;三者下虫居腹胃,能为人害。”《太上三尸中经》: “上尸名彭倨,在人须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玉柜经法》、《酉阳杂俎》则谓“上尸名青姑,中尸名白姑,下尸名血姑”; “七守庚申三尸灭,三守庚申三尸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