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肯尼迪回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肯尼迪回合1964年5月至7月美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就互减关税而进行的谈判。因根据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建议举行,故名。 肯尼迪回合1964年5月至1967年7月,美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范围内,就互相减让关税所进行的谈判过程。由于这次谈判是由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起的,因此也叫肯尼迪回合。1962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扩大贸易法》,授予总统以更大的权力,以便在贸易谈判中增强讨价还价的能力。同年,肯尼迪向欧洲经济共同体六国以及参加《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其他一些国家提出再度举行削减关税的谈判,企图以互减关税来突破共同体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税限制。谈判从1964年5月正式开始,在削减关税问题上,美国提出了有关国家各减让关税50%建议。由于美国关税水平高于西欧各国,因此西欧各国认为如果各减让关税50%,则美国关税仍然高于西欧,不利于西欧各国产品向美国输出。因而针对美国建议,提出了一项“削平”方案,即高关税国家多减,低关税国家少减,以缩小双方的关税差距。谈判历时三年,直到1967年7月谈判各国才达成协议,同意从1968年起的5年内美国工业品关税的平均税率降到11.2%,比原来减少37%,西欧各国则平均减少关税35%。与此同时,双方又把许多竞争激烈的商品,列入不受减税协议约束的“例外清单”,不承担减税义务。由于共同体成员国的拒绝,有关农产品贸易问题未能举行谈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