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背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背影》beiying

现代散文。作者朱自清。1925年10月写于北京。这篇散文不仅是朱自清的代表作,而且几十年来,它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堪称“五四”以来散文园地中的一枝奇葩。
这篇回忆性的散文记叙了两年前作者与父亲在车站分别的难忘情景,表现了真挚深厚的父爱,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遇下对父亲倍加怀念的心情。文章以父亲的令人难以忘怀的背影作为铺陈事实、生发情节的中心,充分展现了旧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文章透过儿子的目光,写出了父亲不胜道路艰难的身姿,写出了父子之间心灵深处的撞击。文章具体描述的是一个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一闪而过的一个场景,但它却形象地映现出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影: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有多少个家庭正象文章里描写的那样,只能带着无可奈何的凄凉心情走向破产。
“情真意切”是这篇散文艺术魅力的核心所在,作者把抒情直接融化在文章的叙事过程中,通过感情的折光来映照真实的描写,对父亲的思念、对父亲背影的追述、家庭境遇的变故,在作者深情的表述中形成一个感情的“网”。此外,文章平实质朴的文风,天然去雕饰的表述方式,显示了作者特有的风格和深厚的艺术功力。象《背影》这样以一篇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享有高度评价的情况,是不多见的。

《背影》

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创作于1925年,并于同年11月22日发表在《文学周报》第200期上,后于1928年收入开明书店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中。《背影》是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作品中回忆了1917年父亲于南京送他去北京读书时的一段往事,通过描写父亲亲自将他送上火车,并在车上为他挑选好座位,又为他在月台上买橘子等一系列细节,表现了父亲那深厚而挚诚的爱。在文章的后面,作者还回忆了几年以来,父亲和自己东奔西跑的不安定的生活,家中的情形一日不如一日,父亲的身体也日渐衰老,作者对这一切发出深深的感叹,表现出作者对于父亲的一片关心和爱怜之情。《背影》通过朴实的描写和真切的记述,表达了对于父亲的深深怀念,同时还表达了当时生活的艰辛,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伤感情绪。最后父亲的来信触发了作者的感情,在泪光中,仿佛又看见了父亲的背影,渐渐远去,渐渐模糊,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作者通过父亲的“背影”,凝聚了人类既普通又崇高的父子之爱。《背影》之中包含了中国小资产阶级悲剧性的命运,是这 一阶层的 一个缩影,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篇作品情感真挚,描写细腻,语言质朴,意境幽远,催人泪下。《背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散文,还曾被选入中学课本,影响极为广泛。

背影

散文。朱自清作。写于1925年10月。描述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抒发了怀念父亲的深情。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4: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