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背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背影》beiying现代散文。作者朱自清。1925年10月写于北京。这篇散文不仅是朱自清的代表作,而且几十年来,它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堪称“五四”以来散文园地中的一枝奇葩。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创作于1925年,并于同年11月22日发表在《文学周报》第200期上,后于1928年收入开明书店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中。《背影》是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作品中回忆了1917年父亲于南京送他去北京读书时的一段往事,通过描写父亲亲自将他送上火车,并在车上为他挑选好座位,又为他在月台上买橘子等一系列细节,表现了父亲那深厚而挚诚的爱。在文章的后面,作者还回忆了几年以来,父亲和自己东奔西跑的不安定的生活,家中的情形一日不如一日,父亲的身体也日渐衰老,作者对这一切发出深深的感叹,表现出作者对于父亲的一片关心和爱怜之情。《背影》通过朴实的描写和真切的记述,表达了对于父亲的深深怀念,同时还表达了当时生活的艰辛,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伤感情绪。最后父亲的来信触发了作者的感情,在泪光中,仿佛又看见了父亲的背影,渐渐远去,渐渐模糊,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作者通过父亲的“背影”,凝聚了人类既普通又崇高的父子之爱。《背影》之中包含了中国小资产阶级悲剧性的命运,是这 一阶层的 一个缩影,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篇作品情感真挚,描写细腻,语言质朴,意境幽远,催人泪下。《背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散文,还曾被选入中学课本,影响极为广泛。 背影散文。朱自清作。写于1925年10月。描述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抒发了怀念父亲的深情。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