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二平均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17 十二平均律律学理论既要满足演奏转调的需要,又要有一定的律数,以便于乐器的制造选用。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的提出,正确地、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十二平均律的计算方法在《律吕精义》中有详细记载,其实质是在八度音之间分成十二个音程相等的半音,顺次组成十二个等程律。这种相邻各律间的等程性,使新的乐律对任何曲调都能应用,转调自如,非常有利于曲调的创作和乐器的制作,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它是数学知识和声学知识相结合的成果,而且数学计算的精确程度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十二平均律的发明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在世界声学发展史上也是一项重大的贡献。比法国著名音乐理论家梅尔塞恩的十二平均律要早52年。 十二平均律shi’er pingjunlu将音列中的八度音分成十二个均等部分,每个均等部分为半音。半音是其中最小的音高距离,两个半音为一全音。八度内有六个全音。基本音级中除了EF、BC之间是半音外,其余相邻两音的距离都是全音。在键盘乐器上,只有EF、BC之间是半音没有黑键,其余白键与黑键之间都是半音。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字来制定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国明朝乐律学家、数学家朱载堉(1536-约1610)。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1685-1750)创作的《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完整地运用了十二平均律。巴赫的创造,大大地开拓了音乐的表现力。《平均律钢琴曲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视为古典音乐的典范,稀世珍宝。 十二平均律音乐术语。将八度音分成12个均等的部分,即半音的音律制。最早由中国明代音乐家朱载堉据数学计算确立。现为世界广泛采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