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舍生取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舍生取义Sheshengquyi

孟子提出的表示道德选择和高尚情操的道德命题。生:生命;义:正义。舍生取义即为了维护正义宁愿牺牲生命。语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意思是说,我既喜欢鱼,又喜欢熊掌,在两者只取其一时,我宁肯放弃鱼而要熊掌。我既珍惜生命,又酷爱正义,如若不能两全,我宁可牺牲生命,也要维护正义,决不屈辱贪生。舍生取义是仁人志士所具有的最宝贵的品德。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著名的短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革命烈士夏明翰也留下了不朽诗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所有这些,都是讲当生死与荣辱发生矛盾时,应当为维持正义光荣地去死,做一个有气节的人。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在中国历史上都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具有传统的道德价值。

舍生取义

儒家确认的最可贵的品德之一。《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指在道德行为选择中,为正义自愿舍弃生命的品德。

舍生取义

道德范畴之一。语出《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谓在生命和正义二者不可全得时,宁可舍去生命而保全义。与孔子所讲的“杀身成仁”含义相似。孔子重视“仁”,将其作为道德原则和人的道德品质核心;孟子虽然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但更重视“义”,主张“惟义所在”。如孔子主张“言必信,行必果”,而孟子则认为“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主要看是否合乎义。他认为保全“义”是至高无尚的,提出“舍生取义”,表明一个人为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而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舍生取义

道德行为术语。语出《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舍生取义兮捐微躯,谁云女归兮丈夫弗如?”舍生:舍弃生命。义:正义。意指为了维护正义而牺牲生命。这种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舍生取义

儒家人格的理想境界。语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为了正义的事业,宁可舍弃生命。此语与孔子之“杀身成仁”并言,是历代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的志士仁人最高的道德准则。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临刑之前,即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以自我激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