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花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花鼓钢琴独奏曲。瞿维作于1964年。通过民间载歌载舞场面的描绘,再现了解放区人民欢欣鼓舞的情绪。乐曲采用五声风格的调性。第一部分快板,主题引自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引子采用五声化的和声,模仿热烈的锣鼓节奏,进入高潮后作半终止期待主题的到来。G宫调式的主题从容进入,不久即以热烈的情绪陈述。这一段由六个乐句构成,第五、六乐句带补充性质,其中不时点缀着“锣鼓声”。随后这一乐段将旋律移至低音声部加以重复,右手伴奏中以装饰性的经过句作呼应,别有一番情趣。重复后的乐段调性展开,自第五乐句开始转入D宫调式,并用引子材料构成转调连接,在保持五声色彩同时作了精彩的半音上行模进,为第二部分的“出场”作了预备。乐曲进入行板,作为乐段结构自身反复一次,调性中心为降B徵音。源自江苏民歌《茉莉花》主题(b)妩媚柔情,具有轻歌曼舞的性质。第三部分快板,上述两主题统一于降E宫系统构成复调式结合,犹如男女独舞后的对舞场面。这一部分也是由乐段结构及这一结构的重复组成,重复中进入最高潮,象是纵情高歌,欢庆解放。短小的尾声为急板,全曲在“锣鼓”声中结束。作品精湛的技法运用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及鲜明的民族风格,表现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因而受到中外音乐家的喜爱和听众的欢迎,成为我国钢琴创作中的一件精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